2014年7月,腾讯与新东方合资成立在线教育公司——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教育市场。如今,马化腾在教育培训领域再次出手,入股考研类教育培训企业跨考教育,这是什么节奏?腾讯又将给在线教育市场带来什么?
下面我们就从这一最新案例的主角之一跨考教育看一看,腾讯入股的理由是什么,这家企业如何走来,未来又将成为什么?
相比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培训企业,默默无闻的跨考是一家容易被忽视的公司,屌丝级创始人张爱志用10年时间,深耕跨学校、跨专业考研市场,2013年终于把跨考营收做到1.8亿元。
最近跨考教育获得了包括腾讯基金在内的3000万元融资,并且集团更名为锐职教育,进入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张爱志打算将考研业务交给另外两个合伙人,自己抽身出来主抓锐职。
最近三四个月,张爱志比以前更忙了,他马不停蹄走访了50家在线教育公司,每周会拿出两天时间跟一帮互联网人吃饭、聊天。他希望尽快把自己训练成“飞行员”。
10年来,他创立的跨考教育在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研市场收获颇丰,2013年营收达到1.8亿元,而且仍在以百分之四五十的速度增长。
然而,他也沮丧地发现,这个传统产业的想象力正在加速衰减。当看到一帮互联网人做的题库上线5个月便聚集30万会员时,他大受刺激——这个量级,跨考需要积累五六年,“这就是飞机和桑塔纳的速度差别。”他说。
他算了一笔账:考研人群大约180万,其中参加培训的大概100万,这100万中约有70万是跨校或跨专业考研,而他们现在每年才服务1万多学生。“如果通过互联网优化运营和营销,至少能服务5万人,如果再改造服务端的效果,也许能服务10万甚至20万人。”
过去,跨考教育是以传统方式切入考研细分市场,通过进入新城市开分校的方式扩张,线下能力一直是他们的生命线。而现在,互联网的冲击让张爱志有了改变的紧迫感,并由此看到了这个细分市场的更大想象空间。
然而,如何将传统培训方式与互联网打通,对张爱志来说却是既兴奋又焦虑,一招不慎甚至会造成线下线上的激烈冲突,一个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今年春节,张爱志没回老家过年,他把跨考网校课程仔细看了一遍,结果心情很不好——网校的体验实在让他抓狂。
目前,跨考网校一年利润达到2000万元,在网校中业绩已算不错;但与很多网校一样,跨考也是采取“课程搬家”的做法。这种方式已经过时了,如何通过软硬件等系统提升教学体验与互动才是当务之急。过去3年,张爱志把主要精力都投到了分校拓展上,基本没有管网校,现在他很后悔。
当在线教育汹涌来袭时,他一度焦虑恐慌。但跟50家在线教育公司负责人聊完后,张爱志发现它们做的并没有说的完美,就不那么焦虑了。他决定马上行动。
第一步是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张爱志把跨考网站拆分成kuakao.net和kuakao.com,前者主要做纯在线教育,包括网校、答疑库等等;后者负责O2O营销。
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纯在线部分。他急着把这块业务剥离出来,按独立子公司模式运营,并给予充分自由。“网校老师甚至可以给跨考的对手上课,只要符合网校列出的条件和待遇,谈好了他就可以去上课。”张爱志坦言,他甚至可以接受网校老师去YY上课。在他看来,网校是开放的,老师可以参与分成或者去招生。
今年可谓跨考网校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网校基本上扮演着类似O2O中的Online角色,通过提供共享的课件资源,免费给分校学生补课、答疑、批改作文来更好地为线下服务。现在,张爱志计划对网校单独运营、单独融资、单独上市,甚至连办公地点都搬到了其他楼层。
“除了它们的领导都是我之外,线上部分和其他业务没有任何关系。”张爱志说。即便这样,它们依然很难分开。和所有传统企业向线上转型一样,跨考也遇到左右手互搏的问题。
不同的是,以前只要分校和线上打架,就是线上的错。所有的资源、激励都偏向分校,现在这些在向线上倾斜。而张爱志直管在线部分,协调起来相对容易。不过,他在分校的考核指标设定上也做了调整,如果它们为线上做出了贡献,那么考核值会更高。在他看来,所有碰撞到最后无非是一个利益问题,把利益平衡好就OK了。
“现在他们还会吵,偶尔闹一闹,但是没有影响心情,影响心情就不好了。”
相比新东方,他认为,跨考处理这种冲撞会更容易——新东方是各地综合制,跨考相当于集团集权制。集权制更多是渠道营销,产品调研全部在集团总部,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协调相对轻松;但新东方各地的产品、声誉都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跨考网上课程的定价是线下的80%。或许,某种程度上这也在缓解冲撞。如果线上线下价格相差很大,很多用户可能会被吸引到线上。
在网络课程的互动性方面,跨考也做了一些尝试。以前花500元买一门课程就完了,现在他们把考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大家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交流。交流过程中发现老师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反馈上来课程会再完善。张爱志希望借助这种方式,让具有同一目标的学生形成一种良性PK。
然而,他觉得线上课程毕竟不如面授,所以目前侧重练习,用户通过在网上做题PK排名,系统会根据他的答题记录,推送相应难度的题目给他。这个类题库的产品已在PC端上线。他认为,在教育的讲学测练四个环节,测、练部分更容易互联网化。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线教育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他们本来打算和跨考合作开发考研题库,但发现跨考速度太慢,他们等不及,结果没合作成。
对张爱志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尽快把自己变成一个互联网人,他不停出去见各种人,学习各种模式,寻觅技术人才,他的互联网朋友已多过教育界朋友。
在一些互联网尝试中,跨考也小露峥嵘。比如“双十计划”——10周年免费送10亿元网络课程。有业内人士猜测,这是针对YY旗下的“100教育”,因为在对托福、雅思、四六级英语免费之后,“100教育”下一站很可能是考研英语。张爱志说,他们的免费课程最后共送给了30万人,拿到很多用户的数据。
不过,他并不打算走纯免费的道路。“教育本身纯免费并不是好事,免费可以吸引流量和用户,但不一定能体现价值。因为学生购买这个东西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它,而是一定要用它。很多人拿到免费内容之后,可能从来都不看。所以互联网教育应该部分免费。”他分析,将来如果直播做起来之后,录播可能就免费了。所以,现在“边走边看”。
相比之下,YY、猿题库这样具有强烈互联网基因的在线教育公司免费力度更大。YY自不必说,猿题库推出的公务员、高考、司考等几个题库,基本上都已经免费。他们并不着急盈利,而是希望通过免费让用户数增长更快。
业界一种担心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圈定了大量用户并建好生态系统之后,传统教育机构再反击将很困难。张爱志并不完全认同,“飞机很快,但训练一个机长需要时间,他们(互联网人)某些方面可能比我快,但机长我熬了十年,即便他比我聪明很多,我十年的亏他至少也得吃两三年,我就有时间了。”
互联网公司的特点是轻,没有沉重的线下肉身,尤其是还在盈利的肉身。“最难的是你对传统业务的舍弃,要干脆。”张爱志说。同为传统模式出身,新东方在线CEO孙畅此前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谈到新东方最痛的地方在于没办法丢弃它已经拥有的东西。
“我也不是舍弃,只是觉得按照传统模式去拼命做,可能会从80分做到81分,现在我舍弃那1分,但我没说这块不做了,也没到那个格局。”张爱志对《中国企业家》说。
显然,他不是颠覆者。他尽管在拼命拥抱互联网,但更多时候是在进行一场渐进式的改良。比如,O2O风起云涌的时代,跨考也做起了O2O,今年5月份还专门成立了O2O事业群。
跨考副总裁、O2O事业群CTO张文平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跨考的O2O策略——“用飞机拉火车”,火车很沉拉不动,现在把它拆分成一节一节车厢分开拉。他的意思是,通过微信群、QQ群把跨考的潜在用户圈起来,再按照专业拆分出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群,向他们推送相关资讯或赠送资料,把他们引到线下。张爱志发现,专业微信群的活跃度比整个考研微信群活跃度强得多。这也印证了他的观点:用户的需求是个性化的,所以O2O落地一定是细分的。
虽然跨考的O2O实验还比较初级,但相比过去开讲座、填问卷再到咨询、现场报名,营销链条已明显缩短。眼下,张爱志在为在线教育做平台还是做内容举棋不定。纠结过后,他决定两个都做:通过APP等端口做一个考研人员聚合的在线平台,同时通过录播和直播来做内容。(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