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缘起数日前几个朋友聊起昔日上市公司诺亚舟(其在美上市实体的电子设备业务已经剥离,目前核心业务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幼儿园资产),随着私有化完成,幼儿园资产是不是赚钱?办个幼儿园要考虑什么?幼儿园是否"钱图似锦"?
幼儿园按照投资主体分为三类
我偏居国土的西南一隅,在一家民办幼儿园工作,民办幼儿园与我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因此在这里谈谈自己工作中的认识和思考。
成都幼儿园按照投资主体分为三类:公办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第一类和第二类也统称为公益性幼儿园,区别在于第一类基本为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性质,主要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子女入园问题,因政府投资多,硬件条件基本不错,办学时间相对较久,教研及管理成熟,但是收费最低,当然不乏"钱学生"。
第二类公益性幼儿园,本质是私立幼儿园,但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因此收费也较为低廉,也称普惠性幼儿园;第三类纯私立,成都市区注册登记的约1600所,纯私立幼儿园约占60%,收费较高。
"我想办个幼儿园,你看怎么样"
因为在幼儿园工作,类似 "我想办个幼儿园,你看怎么样"的问题不是一次两次被问到,身边的同事也不时说起某某想开个幼儿园,那个谁谁和某某老板一起开了家幼儿园。
在大家看来这是一个直接受益于人口红利中的行业——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为2005年至2020期间,因为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和人口政策的刺激,尤其是双独二胎和单独二胎政策之后,照此看民办幼儿园应该大有可为。
如果单从人口出生高峰期解读,确实是这样,有办园想法的人也都或多或少了解。按照幼儿普遍3岁左右入园,那么从2008年开始进入幼儿入园高峰期,基于生活中的观察,大量民办幼儿园都是在这前后出现的。
其实从2000年后,民办幼儿园就开始大量萌生(部分为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原因),速度可谓狂飙突进,2000年民办园20%不到,到2013年比例已经上升至70%左右。如果将2001年作为千禧年后第一个社会力量办园高峰期,那么2008年为第二个高峰期,2012年为第三个高峰期。最先办园的人确实看到了这个机遇期,也收获了他们的眼光和努力。
作为一个学前教育的从业者,我的看法是现在有开办幼儿园想法的人实在太多,民办幼儿园并没有表面上看那么光鲜和易于管理,开办幼儿园实在是一件应该慎之又慎的事情。
重投资项目 保教费是唯一盈利来源
与其他很多行业相比,开办私立幼儿园的投资并不算少,多则几千万上亿,少则三五百万。尤其是场地修建费、租金、装修、教玩具、厨房设备、功能室配备方面比较烧钱,与K12比,没有那么轻资产。
因为上级严格的检查和家委会监督,民办幼儿园的收入是相对透明的。收入有保教费、伙食费、校车费,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其他均不允许收费,伙食费和校车费不产生盈利,那么盈利的唯一来源就是保教费收入。
在实际操作中,伙食费和校车费账务存在变通的方法,多数幼儿园还有兴趣班或称延时服务(也是教育局明文禁止),其他还有园服、书包、床上用品、大型活动等(如门票、服装道具、刻碟等),这些违规收费也会产生零星利润。
常见的扩大招生量、扩大班均,在幼儿园有着一定的难度,因为幼儿人数受场地和政策限制较大,班级数和师生比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满园或近满园状态的管理难度比较大,随时都有退费可能。提高保教费,这种方式可行但是也是双刃剑,因为现在关于"入园贵"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幼儿园也越开越多,提高保教费必然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在学前教育领域耕耘的创业者们,更多的选择了开办分园,幼儿园集团化方向发展的已经有很多案例。
管理难度大 幼儿安全是核心问题
幼儿园的管理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年龄均在2-6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都需要很好引导和照顾,而且都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最易出问题的就是幼儿安全问题。
现在新闻时不时爆出幼儿园虐童、安全事故、乱喂药......这虽然是极少数幼儿园,但这绝对都是对保健、保育、教师师德、安全巡检等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或不到位。幼儿园对安全的考虑比教育行业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多(含早教),各级领导部门和家长的监督检查可谓覆盖方方面面。因此在一日生活流程中,没有哪一个环节是可以完全放心的。
尤其在传染病容易爆发的春季,一个幼儿发生高烧惊厥足以把经验不足的园长吓个半死。现在幼儿园基本都是聘任专业园长(行政总园长、教学园长和后勤园长),但在中小型园不少创办者兼任总园长。保教的管理有非常多的专业性,纵使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下来都需要极高的细心和耐心,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没有负责任的保教团队,幼儿园就是时刻在火山之上。
我们可以想象几百个娃娃挤在一起,在园区面积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为缩减人力成本压低教职员工薪资,员工个个有情绪,为减少传染病感染和幼儿生病产生的退费通过损害幼儿健康的方式喂药,为减少支出购置劣质教玩具、不对设备进行维修......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世界!因此,不管是规模多大的幼儿园,无论投资多少,真正能确保投资收益的就是运营能力。
招生方面,只要幼儿园口岸选得好,硬件配备可以,管理跟得上,没有恶性安全事故,这个似乎没有那么大的难度,因为现在还处于"入园难"的阶段。幼儿园报读属于就近原则,80%左右的生源分布在周边3-5公里范围内,只要家长认可,口碑宣传的效果是很厉害的。如果要扩大招生半径,必然要有校车或者其他优势更加突出的资源配备(如直升名校等)。目前这个阶段,幼儿园招生重在口碑,专业营销人员欠缺,宣传基本都是派单和亲子活动。
从政策方面看,民办幼儿园的市场空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虽然学前教育仍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即使国家有将其纳入义务教育的想法,也暂时没这个实力(不排除高收入省份部分城市的管理者为改善民生的自觉贡献。)主要原因是学前教育涉及到的人数众多,投资巨大,因为对安全要求高、教学配套多,因此消耗的财力堪比投资小学。现在国家整体的毛入园率依然较低,官方统计数字不到70%,纵使在民办幼儿园为市场主体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但学前教育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关乎未来,在初步完成入园率目标后,通过调整办园结构改善民生应该是下一步计划。对比发达国家,公办幼儿园占市场主体绝对是大势所趋。现在成都市政府正着手交公益性幼儿园收编为公立幼儿园。民办低端幼儿园将越来约失去部分市场,但学前教育市场依然有很大空间,那就是办高端园和特色园。
经营之外的行业困惑:认同专业理论
首先,行业社会认同度不高,很多人依然觉得幼儿园不过是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的托儿所,大家都会带孩子,没什么技术含量,不登大雅之堂,不少幼教从业者也缺乏职业和专业的理解。
其次,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系统培训,薪资待遇低,人员流失多,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幼儿教师几乎每天都需要工作10个小时,工作强度大,尤其是托小班,而月薪平均仅2000—3000元(成都)。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为大专,部分为中专,本科学历占比很低。虽然幼儿教师需求缺口很大,但迫于生存压力和社会认同,半数的毕业生会在毕业时转行,工作一两年后,又有20%左右的人转行,有十年幼师从业经验的人少之又少。
最后,幼儿教学理论方面也是彷徨的,大多高端园采用西方教育理念,机械照搬,实际操作不配套,保证不了教学水平和幼小衔接需要,低端幼儿园本质在做保姆和小学化教育的工作。在中国,几乎所有教育都不是成长教育,似乎都在围绕分数和证书转,幼儿教育就已经存在这种情况。教育局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文件下发后,很多幼儿园无所适从,因为不提前教,幼儿考名校一定会受影响,家长不认可,如果提前教,素质教育、成长教育又不知从何才能真正开始,应对上级检查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
近几年,尽管幼儿园办证条件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高,但民办幼儿园却越来越多。一部分原因是实业不好做,炒楼前景不看好,幼儿园似乎越来越被看重,奢华办园风气渐起:园区一个比一个大,装修一家比一家豪华,保教收费一家比一家高,偌大的园区不见处处皆教育的一点影子。这些漂亮的园区都不是修给幼儿用的,而是修给家长看的。
还有部分幼儿园选在城乡结合部,在确定场地后便开始招生,因为预收保教费,凭借资金腾挪、硬件赊欠,购置低档次各项配备,大班额、广收生,一年回本,两年盈利,这种黑园,多半没有办园许可证,在缺乏公立幼儿园配备的情况下,政府的检查多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教育者来说,浪费时间不仅仅是谋财害命。如果没有对孩子的爱,没有对健康、对安全、对成长的极度关注,所有的投资必将付之东流。作为幼教从业者,也是孩子的家长,我想强调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一定要在利润之上。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朱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