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市场人 市场人的社交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5|回复: 0

用历史和逻辑为民办教育唱响嘹亮的时代赞歌

[复制链接]

5715

主题

7684

帖子

76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9
发表于 2014-1-17 23: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历史和逻辑为民办教育唱响嘹亮的时代赞歌
文/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 强帅

民办教育何去何从,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种种误判如杂草般丛生。十八届三中全在政策层面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但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有待深化认识,更有待业界形成共识。

站在这个历史的关口上,在岁末年初,民办教育的参与者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所在这个领域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为何如此?未来趋势是怎样的?哪些因素将扮演关键驱动角色?蕴含着哪些机会?如何承接?有哪些潜在风险?该如何应对?

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及回答,将引领民办教育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前行。

一、管中窥豹——从课外辅导行业这个窗口读懂中国民办教育

课外辅导是民办教育众多细分领域的缩影。在民办教育各个细分领域中,课外辅导行业是较晚才开始起步的,自然也处于产业演进的初级阶段。关于这个细分领域的前世今生以及变迁趋势,我们可以从北京市场的演变过程中找得清晰结论。

在1998年之前,该市场处于早期阶段,不成规模、不成体系,新东方大班模式一枝独秀。因为高校扩招、北京市小升初考试改革两个影响至今的政策出台,1998年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事实上的起点。

●在2003-2005年间,行业开始大发展,标志事件是学而思和学大分别发明了小班模式和一对一模式,与新东方大班模式一起构成了行业的三大经典业态。尽管如此,一直到新东方上市之前,该行业都还处于刚性需求(小学奥数、小升初考试、中高考)阶段和家教时代。

●新东方上市之后三年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家教式微、补习常规化、教育辅导机构层出不穷,主要参与者都在该阶段积极部署,业绩年增长300%者大有人在。

●2010-2011年,行业进入疯狂膨胀期,代表性事件就是学而思、学大、环球雅思、安博四家教育公司的上市。在此期间,龙文携社区便利店创新业态横空出世。经此热潮灼烧,北京市场格局基本稳定,想再突围,难度剧增。

●真应了“一牛一熊谓之道”这句老话,2012年行业进入调整期,标志性事件是主要上市公司业绩凄惨、伪教育公司被清洗、资本唱空、媒体曝光。

●站在2013,展望未来,可以肯定的有四点:行业整体已经进入滞涨期、成本费用将沿着惯性继续上升、学生和家长更加理性、新模式如O2O、互联网教育在探索之中……

在上述过程中,参与者们的命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传统的、守旧的、不能适应变化的参与者退出了历史舞台,创新的、能满足甚至引导学生和家长需求的教育培训机构赢得了长足发展。所谓优胜劣汰、所谓产业变迁,正在今日。

放眼全国,以一线城市为方向标,不同区域、不同细分领域表现出惊人的规律性。除去迷雾和噪音,七个判断清晰凸显:

(一)需求旺:应试的刚性需求、非应试的方兴未艾;两亿以上适龄人口、70%的渗透率、人均消费保守估计每人每年3000元以上。

(二)发展快:几乎所有家长都被卷入了一场绝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军备竞赛”、囚徒困境;+20%增速,相较台湾、韩国等近邻,属于起步阶段

(三)供给弱:区域梯次差异极其明显、组织化程度低且进化难;秉持Me too战略者众,拥有核心能力者寡。

(四)格局乱:大班、小班、一对一、社区店、O2O、托管/安亲、线上、直营、加盟等,各显神通;参与者规模整体偏小、行业集中度极低、“强龙+地头蛇”现象普遍。

(五)资本热:教育类公司上市产生了强烈的财富示范效应+行业反周期特征,吸引巨量资本持续流入;投资人获取丰厚回报者很少、并购艰难。

(六)政策难:分类管理、对接资本市场、税收、用工、准入等,滞后于实践需要;各地情况差异巨大。

(七)前景美:价值链专业化分工明显、加速向教育价值本质回归、政府购买、进一步组织化;参与者雄心壮志/信心满满、向相关领域或跨领域进军。

二、寻找推动中国教育升级换代的真实动力

在和君与民办教育各领域各类型参与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存在以下七种力量,正在真实地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甚至中国教育升级换代。它们构成了和君在产业认识、战略判断、咨询建议、投资决策的核心方法论的基础。深切地体悟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对行业所有参与者都至关重要。

(一)人口:基数庞大、结构调整

●河南全省的在校学生人数,是韩国在校学生人数的两倍,更不必说台湾每年新出生人口只有16万

●幼儿园毛入学率只有60%,在湖南怀化(500万人口、GDP排名倒数第三)存在100所以上幼儿园缺口。

●主要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出生人口持续下降,造成中小学合并潮持续进行

●高考录取率超过80%,但高考人数持续下滑,最近五年(2008-2013)从1050万减少300万至850万,给三本院校、地方高职高专带来致命影响

●职业教育大面积破产,未来转建养老院或许是靠谱方向之一

(二)文化:传统强大、观念更新

●民谚摘录——“学习改变命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应试教育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改变”、在校学生普遍参加课外辅导

●社会怪现状——公务员考试热及背后的冷思考

●即便就业形势更好,也不愿上职业学校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把孩子上北大清华当成首选

●近年来出现的home school(在家上学)、华德福学校、蒙氏学校、国际学校等新形式,代表了新一代家长用行动对教育方式多元化的选择

●有远见的公司都在兴建自己的企业大学与企业商学院

(三)经济:收入增长、消费升级

●4+2+1的家庭结构,推动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不断升级,目前超过家庭平均收入的15%

●北京地区家庭教育支出占比大约相当于韩国20年前的水平

(四)技术:科技发力、创新潮来

●大趋势,将必然对传统教育产生颠覆性改变

●模式:主体(平台、商家)、商务模式(B2B、B2C、C2C)、授课模式(录播、直播)、学习模式(人机互动、人人互动)、费用(收费、免费)……

●最近两年国际国内都有很多创新

(五)交流:中外交融、古今贯通

●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40万,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预期将增长至每年100万人

●2013年高考香港8所高校录取约1590名内地新生

●留学热、国际学校热、留学低龄化

●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都在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接轨

●港澳台、韩国、国际等同行都在大举进入大陆教育市场

●归国热与施一公当选院士

(六)资本:投融资热、并购艰难

●公办学校通过生均经费等政府资金划拨夯实坚实发展基础

●民办通过学费滚存、融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获得发展

●资本与教育结合带来两方面的思考:创富的羊群效应,推动资金和人才像涌入互联网和新能源一样涌入教育领域,推动行业大增长、大创新、大变革、大整合,最后就是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和机会将被发掘和创新出来,一系列的小机构会奇迹般地长成为大公司。资本热引发的一定是创业热、成长热、扩张热、并购热、重组热  VS  按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属性混淆价值错乱——一门心思冲上市——战略被资本改写——背离教育本质——违背客观(教育、市场)规律——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堰塞湖/上市不成——创业精神不在——团队分崩离析——江湖恩怨……

(七)管控:体制坚硬、政策松动

●高校扩招与小升初改革深刻影响了最近十年来的中国基础教育

●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校在“升本IPO”前后命运有天壤之别

●教育部对民办大学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费、师资等方面的计划管理,导致民办大学难有特色,而没有特色,民办大学的竞争优势何在?

●政府在法人属性、分类管理、产权属性、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方面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都存在改善空间

●温州在民办教育领域的“1+9+5”改革具有示范意义

●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

上述七个不同纬度的因素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是非常不同的,但其间的关系又是是清晰而有美感的:人口、文化、经济,ta们三个形成DNA级别的逻辑闭环,自5000年以降,在中国社会私学传统中未曾发生根本变化。随着国际间交流频繁和科技迅猛发展,“中外交流”和“科技创新”成了绝对不可或缺的两大超级变量。在前行路上,“资本”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ta让上述各因素的组合,变得“更高、更强、更快”,——尽管对“教育+资本”的质疑从来、也永远不会消失。上述六个因素的结合、混合、糅合,将推动“体制和政策”发生或快或慢或深刻肤浅或的变化。但无论如何,请记住,变化,而且是朝着更好版本的升级和变化,一定会继续。

三、关于民办教育的前景,和君有三条基本结论

(一)定性

中国教育是整个中国社会处于“转型+转轨”进程之中的缩影(与中国经济版图变迁路线也极为类似)。因为其肩负着大一统意识形态教育的特殊使命,其演变显得更加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

(二)格局

中国教育的基本格局与中国经济其他领域极为类似,都可以称之为“计划经济的坚硬遗产+市场经济的商业乱世、国有经济的遗产肥缺+私营经济的野蛮生长”。随着“跨境交融”,未来的格局必定是三分天下。

(三)建议

跳出坚硬的自我,打碎狭隘的小宇宙,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登高望远”,体悟“求其上得其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梦改革造”、“没有组织化就没有好未来”等道理,另一方面,一定努力把自己的“根据地”做好(既未得陇,何敢望蜀?),如此才算“知行合一”,如此才有可能“进可攻、退可守”,如此,人生和事业才或可称之为某种圆满,某种风流,否则,又能怎样呢?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16066458号-1|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市场人 ( 京ICP备2023000371号-1 )

GMT+8, 2024-12-4 16:34 , Processed in 0.06427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