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优教育专注 K12 领域的上门 1 对 1 辅导,创始人任洋辉曾学大投资总监,创始之初,致优曾获得学大的天使轮融资,今年 1 月,获得来自君联资本的 6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近日,学大教育 CEO 金鑫和任洋辉分享了对 K12 领域 1 对 1 的看法,他们认为,教育领域的 C2C 模式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学大:今天的 O2O ,就是 15 年前的家教网
早在 2001 年,学大(NASDAQ:XUE)就曾利用 “家教网” 探索过在线教育。 金鑫表示,那时学大的模式就像今天的 O2O,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线上匹配、线下上门的方式辅导,当时家教网的业务层覆盖北上广等重要城市。但后来学大的业务发生了重要转型:线下 1 对 1。学大认为,O2O 模式对老师的管理非常弱,并且线下教育学习效率较高。 他说:“教育同医疗行业一样,短时间内很难有大变化,而非标准化的平台是弱管理、弱关系。” 2004 年起,学大开始设立门店,决定把服务品质掌握在自己手里,去管理每节课、每个学科、每位老师。 截至目前,学大已经在全国 77 个城市开设了 408 个个性化学习中心。2013 年起,学大推出个性化智能辅导平台 e 学大(包括线上辅导平台和线下辅导体系),学生可以通过 App 和 PC 端自主测试、完成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家长可以在移动端了解学习进程,与老师 1 对 1 沟通。 e 学大的设立,旨在将学习问题精准化,教学过程透明化、教学结果可控化,在学大已有的资源体系中注重运营。 共识:C2C 遭遇危机,在线教育需要 B2C
致优教育从学大平台孵化而来,从它今天的模式来看,能找到许多学大当年的影子。金鑫和任洋辉在分享会中表示,双方在 K12 一对一领域有四大共识: - 未来,K12 一对一教育的 B2C 机构上门模式将与门店成为并行存在的两大市场
- 教育消费升级到来,高质量差异化的供给、标准化的教育服务预期是新品牌树立最重要的模式基础
- 教育行业的资源杠杆效应很弱,传统互联网以资源补贴带增量的套路并不适用
简单来说,教育注重服务质量和教学效果,价格在整个行业中不起主导作用。尽管选择了 B2C 的重模式,任洋辉认为致优还面临两个挑战: 针对第一个问题,致优的做法是除了匹配用户和老师的需求外,还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提供一种价值。这个价值通过题库产品、iPad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内容、个性化课间和云备课平台等集中实现。通过系统记录每一次上课情况、过程数据和课后作业等信息,将数据反馈到家长、老师端口。 另外,任洋辉透露,目前致优正在研发一套教学产品,旨在提升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知,形成成熟的教学产品体系,同时管控老师的上门服务情况,形成品牌认知。 运营方面,任洋辉表示现阶段的三个核心指标是:付费用户转化率(目前在 60%-70%)、学生的续费率(目前在 80%),以后还将考核家长和推荐率和满意度。 致优:不怕被赶超,教育领域不能出现淘宝
日前,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在其公众号上发表过一篇《关于在线教育投资的思考》的文章,称很多 VC 投资一对一的逻辑是,将这些课程产品当做电商。但他们忽视了教育行业客单价高、消费频次低的特点。 无独有偶,任洋辉也认为,教育领域不能出现淘宝模式。针对实物消费的电商平台,用户和商家分散,交易频次高,资源容易被撬动,平台也因此能做成(这个思路可以参考 36 氪曾介绍的味库)。但教育不同,在线教育平台想要想发挥价值,一定要考强管控,实现高标准供给。 1 对 1 市场里的玩家除了致优,还有跟谁学、疯狂老师等等,如果所有竞品都做起 B2C,致优的壁垒在哪里呢? 金鑫认为,致优教育的壁垒在于 e 学大。在他看来,e 学大是是学大教育十几年教育经验的体现,企业的基础架构很难被 “友商” 超越,另外还有数十万套的教案、课程包、微课程,这些都是其它公司难以超越的优秀基因。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致优有资源积累,也有线上优势。 有些初创公司的 O2O 做法虽然门槛很低,但只能靠大额融资和补贴获取用户,钱被烧光后,还是需要运营做保障。所以,C2C 从逻辑上讲是很难成立的,因此也很难出现从 C2C 转向 B2C 的可能。 来源:36氪 作者:郭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