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件在学生管理中你不能做的事 答: 一不能有“偏见” 学生中相当数量的违纪偶发事件发生在后进学生身上。有的是无意识地开玩笑所致;有的是有意识地搬弄是非、扩大矛盾,产生纠纷。面对这些“老面孔”,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下结论,乱加批评,要努力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
二不能“庇护” 在处理过程中,要克服对某些同学的庇护。比如对“表现一贯较好”的好学生,成绩优良的尖子生,班、团干部及教师、亲朋好友的子女,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克服对他们的庇护,努力做到事实面前人人平等。
三不能“主观” 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必须重调查研究,克服主观片面性。班主任教师切不可根据某些学生的只言片语和自己的主观想象处理问题,以致作出错误的处理意见。
四不能“急躁” 学生中的偶发事件,有时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在高年级学生中,参与的人多,拖延的时间长,涉及面广(兄弟学校或工厂青工)。有的学生思想复杂,个性特殊,觉悟较低,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冷处理”,或集中多方力量进行“综合处理”。急躁是无济于事的。
五不能“简单”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已经发生的偶发事件是班主任的职责,务必克服粗暴、简单、敷衍了事的态度。要借助处理过程,寻找最佳教育机会。一边帮助他们妥善处理。一边引导他们从中吸取教训,让事件的处理过程成为对后进生帮助教育的过程。
六不能“冷淡” 班级出现了违纪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有时,处理某一事件需耗费大量精力,但不论什么情况,对学生中的偶发事件,班主任切不可持冷淡态度,更不可漠不关心,听之任之。这是一种失责行为,是师德规范所不容许的。要爱护关心学生,帮助教育他们克服违纪的现象,杜绝偶发事件发生。
七不能“侮辱” 有的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中发生的重大偶发事件、很不冷静,甚至大发雷霆,出现侮辱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这是十分错误的。有的甚至面对学生家长出言不逊。低级庸俗的语言只能丧失教师的师德和理性,而无助于事件的处理和对学生的教育。
八不能“打击” 学生中的违纪现象,有的给班级荣誉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弄得教师很不光彩。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耐心细致的作风,切不可把心理上受到的委屈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打击、挖苦。否则只能导致师生感情的破裂,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
九不能“处罚” 学生中偶发事件的发生,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各种“处罚”是不容许的。无论是肉体上的罚站、罚跪;还是学习上的罚写、罚背,或是经济上的罚缴、罚赔,都是不可取的。
十不能“停课” 在处理过程中,出现难度大、无进展情况时,切不可随便地采取“停课检查”,要家长把学生带回家整治的办法。可以争取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耐心做好疏导、说服工作,从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停课”办法不可提倡,也是行之无效的。
问关于学生管理的两点思考 答: 管理是一门科学兼艺术的学问,我没学过管理,不懂,因为我自己不喜欢被别人管,所以也不喜欢去管别人。
但想想学校也够为难的,这么大一个家,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管多管细,不合大学生特点,且起反作用,老师学生都嫌烦,管宽管少,怕出事,学校压力大,因此宽严松紧很难掌控。另外,由于学生只知读书,在其他方面缺失很大,如穿着、礼仪、交际、沟通、活动等等,造成很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小荷提出实行“个性差异化”管理。
一、个性化管理: 学生工作如治水,适宜疏导通畅,不宜拦截堵塞。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面对学生,分群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师团队,半月或一月一讲,可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学生相关问题,对策如下: 1、学生穿着不得体:据观察,这种情况,最不宜采用扣分制,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里,觉得学校多事、落伍,老师也觉得没必要。
但学生又急需要弥补这一课,请懂如何穿着打扮的老师,对这部分同学培训,《如何穿着更美》,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不同气质、不同脸型、不同身材等等,适合怎么穿,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消除其不足,更对其以后工作生活都起着良好的长远的影响。
对喜欢穿奇装异服的学生,学校要理解,学生正年轻,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撒点小疯狂,且这类学生,往往个性强,较叛逆,可让这部分学生组成模特队或模特协会,让他们有展示表演的机会,并告知表演的服装尽可创意、怪异,但平时服装,要日常方便。舞台服装与日常服装有差别。
2、学生谈恋爱:学校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保持中立,而学生在感情上的困扰又非常之大,但他们又不会找家长、老师和学校求助,容易出现自杀等事情,造成严重后果。
小荷认为学校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来引导学生,针对谈恋爱学生,开设《爱的艺术》,讲些爱的选择,谈恋爱的利弊、如何相爱相处、好的恋爱,恋爱中易出现的困境与问题,恋爱不当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等等,给学生以科学、良好的引导。
3、对违纪学生:要让他们做义工,通过义务劳动,来认识自身错误。对缺乏爱心导致的错误,可组织这部分学生,参观聋哑学校、孤儿院、敬老院;对生命不负责任的、麻木不仁的学生,参观妇产科和重病号医院,及殡仪馆,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开始与磨难,死亡与结束;对有犯罪倾向的学生,可参观监狱;对不想学习、想早点工作的学生,可参观水阁工业园区,让他们看看工作状况;
4、对经常旷课,不学习的学生:也组成团队,了解不学习的原因,以及他们打算做什么,以每次完成一件事情为主题,让他们学会合作做事,同样是学习和明白道理。
5、对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经常闹矛盾、不合群等,开设《人际交往》。
6、对不懂礼貌没规矩的学生:开设《社交礼仪》,以便于规范言行举止,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7、对学习基础好、渴望多学的学生:鼓励其旁听,只要他们感兴趣,有时间,可以旁听学校任何课程,扩大其知识面。
8、对艺术类学生:要多看展览,可与相关展览地点,如摄影博物馆,建立联系,有展览就去看,扩大其眼界。
9、对缺乏活动能力的学生:要求其选择参加一种协会或团体,培养其活动能力,对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扩大其活动范围,走出校门,与其它学校,建立合作联系,或与市区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参与社会活动,发挥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
10、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定期交流,沟通,慢慢解决其心理困境。
总之,一个原则,有什么问题,就有相应的渠道去疏通,凡事通畅就好办,学校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来包容学生。
二、 差异化管理: 一个学生出点事,本是个别行为,学校出台规则,结果管了一大片,导致规则越来越细,操作繁琐,学生内心反感,而管理并没有取得相应效果。人的天性是喜欢自由,管得越多越要逃,每一条规则都有空子可钻,所以,规则多,是办法但不是好办法,差异化管理可灵活地处理松紧关系。
对策是建立学生个人信誉制。分二级管理,对信誉好的学生,进行宽度管理,放手,使其更加独立;对信誉差的学生,实行严管,以免出事。信誉越好,限制越少,信誉越差,手续越多,以此来调节学生行为,可使学生重视自己信誉,认识到建立良好信誉,才是他一切通畅的保证。对他以后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和影响。
总之,学生管理,不单是学生在学校的管理,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的目光,为其以后走出学校能更好地工作、生活着想,这样的管理,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更加有效。
问浅谈学生管理 答: 场景一:面对着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唤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校长在全校的早操上,面对千余师生,众目睽睽下,他双手合拢重重跪下,发自肺腑地大声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
场景二: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专收难管教的孩子,“惩戒”是该校的特殊教育手段。在校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小弈频遭教官殴打,一直不被父母所知,直到4月27日他内服高锰酸钾后从二楼坠下。
数据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有70%的少年犯因受互联网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严重犯罪。
数据二: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
综上,学生难管理,特别是农村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已成为不争之事实。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热点问题。对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生管理,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学生的管理,我们有过一些借鉴,走过一些弯路,但始终没有放弃探索。
一、依法保障管理,规范惩罚行为 “如果我们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去考察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诸多热点问题,就会发现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存在着制度供给缺位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多年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如巨石一般压在老师心头。现在,总算有法律条文承认,确实有“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的学生。于是我满怀希望地去查找“有关规定”,打听“专门学校”,虽几经努力,却所获寥寥。
《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3日刊登刘琴的文章《校规校纪咋管不了学生吸烟》。校纪校规约束不了学生行为习惯绝不是个别现象,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有个误会:美国教育是高度自由化的,没有惩罚的;中国的教育惩罚都是老师不对,学校不对。不少学校的校长、老师谈“罚”色变。孰不知今天对在校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惩罚,是为了减少其将来走上社会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犯罪率。大家都知道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操作层面上,教师们很难把握“惩罚”与“体罚”区别的这个“度”,稍有不慎就可能犯下体罚学生的错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
最近,读了黄全愈《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才恍然大悟,美国教育有惩罚,而且还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如美国学校有“惩罚课”,在实施惩罚时有“监刑官”。美国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教育当然也会是法治的,而法治的根本特征就是有强制力保证。在这里,诚望那些经常出国有机会接触外国教育的专家们,在向基层教育工作者宣传时,一定要给我们一个全面的客观的整体性的认识。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师对于学生所应取的手段,只有教育和教训二种:教育是积极的辅助,教训是消极的防制。这两种作用,普通皆依了教师的口舌而行。要想用口舌去改造学生,感化学生,原是一件太不自量的事,特别地在教训一方面,效率尤小。可是教师除了这笨拙的口舌,已没有别的具体的工具了。不用说,理想的教师应当把真心装到口舌中去,但无论口舌中有否笼着真心,口舌总不过是口舌,这里面有着教师的悲哀。”
我们再也不能重复百年前的悲哀了,对学生过错行为实施惩罚应当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力。教师如何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职责,行使自己的权力呢?首先,惩罚是一门学问,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其次,在实施惩罚时要以充满爱心为前提,坚持因人、事而异,合理合法的原则。同时,还要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帮助他们不断自我反思,从而自觉迁移,品性和学识得到提高,这样的“惩罚”,才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点,所有这些都应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依靠法律和制度来保障。
二、联合家庭社会,形成管理合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立即得到满足的社会里。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地满足过,所以我们越来越急躁。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可以浓缩为一点,就是“考重点,走名牌”;社会对学校的忠告可以浓缩为一点就是“升学率才是硬道理”。他们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只有当学生自杀或者杀人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板子都一齐打向学校,打向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能责怪这些家长,因为他们本身也许不懂怎样教育孩子。对不少家庭而言,特别是城市家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往往不自觉地陷入“四二一综合症”的误区。由于娇气十足,各种坏习惯随之而来,如任性、无节制、乱花钱、不刻苦、不尊重长辈等。我们不忍心责怪这些家长,特别是农村家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教育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子女隔代扶养现象更为普遍。他们的父母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能解决子女吃饭、穿衣和学费问题就足不易,又哪来精力管孩子。
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上,学校承担着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的任务,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进行培训,把爱作为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的情感教育。特别是母亲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母亲通过对儿童的热爱和信任,可以激发儿童爱、信任和感激的种子,爱、信任和感激交织在一起,发展良心的萌芽。在教育中,把儿童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转移到社会,这种能力是教学艺术的关键。
学生管理需要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他认为,人犯罪的根源在于人心之外,罪恶的社会环境会腐败人的心灵,为防止道德败坏,必须改善社会环境。同时,人的犯罪并不是不可避免或无法挽救的,如果人的内在本性善良到能够抑制罪恶时,便有力量改善周围的环境,使之不断扩大,从而避免犯罪。一些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网络媒体中的垃圾信息,对学生负面影响极大。“5+2=0”已不少学生身上验证,甚至还有少数人等于负数。所以说教育是一个系经工程,是全社会的事。
三、提高教师素质,活化管理方式 家庭提供基础,社会营造环境,教师、学校能做什么?首先,我们要感谢“学生难管理”。在当今信息社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不胜枚举,而教师的饭碗却还没有受到冲击。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转换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换到 “组织、管理、引导者”。
我们在报怨学生难管理的同时,环顾四周,却能发现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或一批同事教学得心应手,学生管理工作也做得相当不错,其方式、方法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深思。
1.依靠学识魅力来吸引学生 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数学考试中,有一道数学题很难。学生在讨论时,有人说:“陈老师都做不来耶!……”从这一句话中,可以让我们品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陈老师平时对教学有一股子钻劲,经常在一些辅导刊物或报纸上发表文章,出了几本书。就凭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建树起个人魅力。学生都以自己分到陈老师班上、有陈老师带数学而感到自豪,这样的班级能不好管理吗?学生能不听陈老师的教导吗?
2.依靠管理艺术来激发学生 还有一名老师,个子不高,“点子”不少。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上有自己独到之处。接手初三年级的第一堂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个斗大的“哭”字,一下子就把学生给怔住了。在这种情境下,他再讲解了今年的中考形势,让学生看看身边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学生,现在只有一个字“哭”。要想不重蹈覆辙,必须从现在做起,上好每一堂课……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3.依靠真心付出来感化学生 吴老师从教三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兼授两个班的语文课,也是一位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老师。她每天很早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读书,早操完毕陪学生一起跑步,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有困难时,都会无私的给予帮助。学生能把吴老师当成自己的和心朋友,班级管理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学生管理,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全面认识,全体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中国教育将会跨入全新的境界。
问黄金“一分钟”学生管理法 答: “一分钟”管理法的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以及一分钟惩罚。在学生管理中运用这一法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钟目标,对于学生来说确定前进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丹尼斯·韦特莱说:“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 向。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确定目标时还要充分考虑可行性,仔细分析学生的现状以及给他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地调整出合理的目标。不要从一 开始就定过高的目标,这样只会不断地给他造成新的挫折,最后只好放弃。在班级管理里面,也适合这个一分钟目标,例如你首先要确定这一周或这个学期要拿到优秀班集体,然后不断地向目标进攻,以致于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分钟赞美,经常给学生赞美可以让他们更加肯定自己的作用,这样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动力,有效果。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使用值日班长制,每天轮流由一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要全盘负责班级的所有事情并且找出一天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对这些表现优秀者进行重点表扬。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自主管理收效很大。在一个集体里面,如果大家都能争取被老师表扬而努力,这个班级肯定是优秀的!
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却没有做好,对有关的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然后能够及时地改正。
“一分钟”管理法在学生管理中取得的效果特别明显。一分钟目标,便于学生及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通过小目标、多强化,督促学生最终达成人生目标;一分钟 赞美便于形成良好的向上氛围,可使每个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的行为趋向完善;一分钟惩罚可使做错事的人及时改正并接受批评,促使他今后学习更加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