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疯狂老师”来说,如果“说谎”既有利于融资又有助于打击对手,那么该如何抉择,答案不严自明。
文/路北(微信公众号lubei2014运营者)
教师节前夕,网上关于“疯狂老师”最新数据的公关稿件满天飞,所宣扬的便是平台”疯狂“的交易数据和入驻老师的高收入。而最近内部流出的”疯狂老师“高管离职风波以及内部通告显示的“刷单”行为再次将其数据”作假“猜疑推上了顶峰。
高管离职风波再现,“疯狂老师”最新数据引发业界质疑
据该微信聊天记录显示,”疯狂老师“北京区域的师资部负责人潘某及北京区域总监曹姓老师纷纷离职,虽然未说明具体原因,但从两位在内部群聊中“人不能只看钱,要有原则”以及“我的原则是先做人再做事”可以看出,平台资本的逐利观并不能够得到所有团队内成员的认同,“疯狂老师”平台内部的“做法”很有可能触碰了员工的原则和底线。
这次“疯狂老师”的高管们为了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而不惜与老东家分道扬镳的离职风波,显然动摇了“疯狂老师”平台之根本,内部纷争俨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给平台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数据或因疯狂“刷单”而来,严查机制犹如痴人说梦
疯狂的数据及资本需求,导致教师们用刷单的方式来完成,对于“疯狂老师”如此不可思议的成绩,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存在大量的注水行为。而最近随着疯狂老师内部通告被曝光,也证实了其“刷单”行为确实存在。
通告显示,上海某老师8月份刷单至53万多,补贴超过10万,课酬之高令人咋舌。 颇为嘲讽的是,疯狂老师一直标榜“严打刷单”这样一个公众形象。但形势比人强,暗潮涌动的刷单以及高管关键时刻的“扇脸”行为,无异于给“疯狂老师”泼了一盆冷水。
即使这些老师签署了《疯狂老师诚信宣言》,但指望道德约束来避免刷单未免有些痴人说梦。而设立所谓的“内部纪律委员会”,先不说教师队伍庞大而形同虚设。即使通过技术手段(LBS+登录锁+支付账户识别)查出了有教师刷单,能做的也只不过是“下线、封号、永不合作”这样的惩罚措施,并没有太大杀伤力。
长期以来, “刷单”就像一个顽疾,无法根除,既有个体行为,也有O2O平台默许甚至是鼓励的因素夹杂其中。究其原因,刷单可以为个人带来高收入。对平台来说也能拿到漂亮的数据,除了抢占行业排名之外,更重要的可以拿着数据去找新的融资,也就是所谓的“玩资本”。当然,也有愿打愿挨的投资人明知刷单存在,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撕破脸很有可能吓退接盘侠,到时候钱货两空。
平台无高效的审核机制,为笼络师资饥不择食
然而,除了要面对伴随补贴出现的刷单问题之外,更令人担忧的“疯狂老师”对于平台师资入驻的审核机制,对师资的选择方面更是饥不择食。不久前,笔者暗访参加了该平台英语老师的邀约面试,面试内容为笔试和试讲两部分,最后通过和老师的交谈来定级别。 笔者故意在笔试部分只做对了2道题,结果一样被录取,等级定为一颗星,课时费是200元/小时。经过笔者调查发现,该平台一些老师根本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就能入驻平台。也就是说“疯狂老师”对平台教师的审核要求远没有之前所标榜得那么高,而其在吸引师资方面这种不择手段,更是令家长和孩子们堪忧。
而这种饥不择食笼络教师的背后折射的是平台师生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家教020领域严重缺乏优质教师资源已成为整个行业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家教020平台在笼络优质的教师资源方面更是不遗余力,靠刷单来增加交易额“人气”获取资本青睐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但是教育是一个慎重的行业,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审核和筛选机制,没有一个可靠的师资保障,那么如何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又如何能够颠覆传统?
对于“疯狂老师”来说,如果“说谎”既有利于融资又有助于打击对手,那么该如何抉择,答案不严自明。“疯狂老师”究竟还能疯狂多久,而谁将成为下一个接盘侠?(来源:百度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