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市场人 市场人的社交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39|回复: 1

互联网+了,名师就有了粉丝效应么?

[复制链接]

5715

主题

7684

帖子

76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9
发表于 2015-9-23 17: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教育亿元收购郑仁强名师团队,到半年后免职郑名师,转头打造标准化课程。从O2O家教平台高喊着打倒资产阶级线下机构,还名师以自由身。到各类录播、直播、精品微课立志扩大名师影响力,实现我师千万身家大师梦。。。。。。显然当种花大地熊熊燃烧的互联网+烈火烧到教培业时,名师已成为各路玩家创业有名的出师担当。


互联网精英诚意挖墙脚、高薪聘名师——聘来了,便是利用名师粉丝效应,实现口碑营销。没聘来,或者来了,不灵,又走了——便是打造标准化体系,实现去名师化。看着“名师”就这样被玩坏,笔者内心默默赞许,城里人,真会玩!


“名师”邂逅“高科技”,究竟会碰触怎样的火花?笔者抱着翘首以盼的心情拭目拭了半年多,终没待出结果。等不及,想与各位聊聊自己的看法。小女子窃以为,所谓名师粉丝效应根本是个无法实现的伪命题。

 

当我们谈论名师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事实上,关于“名师”的评判标准,培训业内部自己也没整明白。近期各派名师隔空喊话事件时有发生:“站着把课讲了”VS“跪舔式服务”——画面感略强,不太敢看。笔者也曾小范围调研过业内人士对“名师”标准的看法。大家的回答总结起来便是最有料活好口碑高:有料——内容有干货;活好——课程有设计、呈现有逻辑、语言有特色;口碑高——有公信度、有影响力。


乍听起来特别好,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不妨先思考另外两个问题。

 

当我们谈论名医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去关注他的手术过程完美不完美?并不会!我们关注的是他能否治“愈”顽疾、救“活”病人。当我们谈论名律师的时候,我们又是否会去关注他学富五车,熟谙万卷法典于心?并不会!我们只要当事人洗白白,其他都是然并卵。很简单,我们要结果!


医生、律师、老师都是技术性人才、专业性人才,都服务于客户,都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去为客户创造价值。想要成名成家,唯一的途径就是:为客户创造大大的价值!

那么作为教培业(公立教育、高等教育另说)的老师,成为名师的唯一途径便是——为学生大大的提分!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简单的逻辑,评价医生、律师时显而易见,为何评价老师却不知所以。以至教培业内部都吐沫横飞?


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医生、律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与客户进行复杂的互动,其自身可以较好的控制行为过程及结果。做好自己,结果便不会太差。然而教师的工作过程则是互动的,“教”+“学”=“成绩”,因此老师自身对成绩的提升不能完全掌控。这就要求老师在关注自己的同时,还要花费非常的精力去关注、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的行为更加复杂。


此外,医生、律师,每次工作结束之后,行为结果是及时反馈的,这就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去关注并提升自己的行为结果。然而教师的情况又与此相反,从教学行为的发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反馈的延迟性会造成倦态心态。恰恰此时,如果老师不再去关注学生的成绩,仅仅聚焦于课程本身,将课堂精心设计为一场内容与形式并存的视听盛show,老师却极容易从学生当堂的良好反馈中寻得成就感与激励源。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此种情况下,老师们一定更倾向于花心思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我的课”上,以至于忘却了这本是一场“我们”的事。此外,大班的授课方式,课程本身的可包装性,使得老师艺术化处理课程成为可能。


我们当然承认,优质的课程,极具风格的老师,都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本末不能倒置,学生花钱来上课,是为了让自己变牛B,而不是为了看你表演牛B。高逼格亦或低姿态,并不重要,提分是王道!

 

名师真的会有粉丝效应吗?NO

 

有些创业公司坚信名师自配吸粉神器,只要重金请来名师,自然生源滚滚。这未免图样图森破了。名师不是公众人物,他可以传播影响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讲课。走下讲台,无异自宫喉舌!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名师影响力将急速减弱。如不能在名师保鲜期内聚集足够有效生源,发挥其核心价值,名师本人和创业机构必将笙箫散尽。更何况,即便初期通过名师影响力有了学生,可是习惯线下授课的名师线上是OK的吗?即便OK,机构的互动机制、课后练习系统、成果反馈系统等……一系列的机制都是OK的吗?如果不OK,学生成绩便不会提升,这便再次剥夺了名师的唯一养成路径。

 

有人会说谁说名师必须扎根讲台,俞敏洪、罗永浩、艾力、袁腾飞。。。。活蹦乱跳的例子存在着,跨界跨到卖手机也能过活!带着此等心理的创业者企图打造名师中的战斗师,坐收经纪公司红利。


然而笔者想说,上述几位不是一个“名”(师)字了得,他们担得起一个“明”(星),他们都有特定的文化标签与精神体现——中国合伙人俞敏洪老师、情怀担当罗永浩老师、励志暖男艾力老师、说唱历史袁腾飞老师——其特有的标签属性才是他们的吸粉由头。


马斯洛定义人类的第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社交需求——也就是情感需求及归属需求。这是粉丝现象的心理根基:


粉主首先是粉丝的情感寄托对象。此外,粉着你、粉着你,我就突然找到了我自己——人海茫茫“我”是谁?在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贴上一个一个的标签,用以区分“你”、“我”、“他”。粉主便是一个标签,奋进青年好歹要粉一下雷布斯吧?不聊聊昆德拉、普鲁斯特有脸自称文艺青年?何况,世界那么大,越看越孤单。我们都需要团体的温暖。当鹿晗粉丝团开展有组织、有纪律的粉鹿行为,并以鹿晗粉丝的名义举行各类活动,开展公益事业之时,“鹿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组织,在组织内得到了力量与信念。


所以,在粉的征程上,粉丝得到了情感依托、完成了个人属性的界定、找到了归属——这便是“社交需求”。注意,此类需求都是典型的“过程导向”的,也就是当我身在其中,我感觉很爽!此时产生的消费行为,都是情感消费、符号化消费。


然而,正如被同行说滥的一句话,学习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没有人会在持续的学习中感觉爽。那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因为社会需要我们的成绩啊!因为我们自己也需要成绩啊!——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行为——也是马斯洛定义的第五个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此时的消费行为,必定是理智消费,消费对象一定是最高效帮我达成目标的那一个。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自我实现”的“名师”与满足学生“社交需求”的“明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物种,因此名师明星化,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可能。

 

提到粉丝效应不聊一聊小米?好意思?


我们便来说一说小米,除了那个手机它真的能用以外,为发烧友而生——硕大标签糊面而来。


小米论坛、小米同城——组织大门常打开,欢迎你常来。


此外,号称米粉全权参与手机调研、产品、性能、传播、营销各个环节——这便是他们所说的“参与感”——这个确实很牛B,如此渺小的我,在家一声吼,或许我爹我娘我娘子都当没听见,现在我在论坛一声吼,竟然有人听,这个感觉简直不能更好!


事实上基于“参与感”模式的粉丝效应介乎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社交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便是尊重需求,而在线教育领域与此类似的概念也有,就是“翻转课堂”。


笔者认为,无论是“参与感”还是“翻转课堂”对于在线教育的运营都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然而,名师本身却并不具备打造该模式的能力,还需创业团队静下心来,摸索培训的本质,从而设定一套相应的用户参与机制。名师绝B永远是品质保障,然而,名师绝B永远不会自动成为营销方案。

 

笔者惟愿各位高薪聘名师,重金酬媒体的创业者们,“爆红”之后不要“暴毙”,连一声呻吟都不留给我们。(来源:市场人 本文系作者“囡囡作不死”投稿)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2

主题

155

帖子

155

积分

高级专员

Rank: 4

积分
155
发表于 2015-10-17 13: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队磨合也是个问题,初期大家的想法做法貌似一致,后期可就不一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16066458号-1|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市场人 ( 京ICP备2023000371号-1 )

GMT+8, 2024-11-25 06:12 , Processed in 0.06506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