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文/陈述(微信公众号:陈述)
儿童定位手表辐射最高超过手机1000倍?!
当权威媒体发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无论是电视观众还是芸芸网民,尤其是作为父母,肯定是宁愿选择相信,也不会让孩子“有可能”受到一点点伤害。而我感到的更多的是怀疑和惊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事件回顾
9月13日上午,央视2套《第一时间》报道称,儿童手表在接听电话的瞬间,辐射比手机大的多,甚至超手机1000倍。
记者分别从实体店和网上买了3块儿童定位手表,分别是148元、380元、798元。随后送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广电工程学院进行辐射检测,同时用三部手机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在待机状态下,儿童定位手表与手机的辐射值相同,但在拨打电话时辐射值变化巨大,其中148元的儿童定位手表达到了手机拨打电话时1000倍。实验还表明,测试样本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值与价格并没有直接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广电工程学院教师张杨表示,儿童定位手表的设计面积比较小,有时需要更好的信号要求和更准的定位,所以会将发射天线的功率设计的更大一些。
央视称,经过检测,对人体辐射在安全范围内的手机才能获得入网许可证,但儿童定位手表没有相应的入网标准。国内已有通信业内人士表示,发射功率较高的手表不易长期佩戴。
二、怀疑:几个不专业的地方
鉴于权威媒体也会出现打脸的事,秉着怀疑精神,提出视频中几个不专业的地方:
1、视频中测试位置差异较大,结果无可比性
儿童定位手表和手机的体积相差很远,仪器本身不能完全覆盖手机机身,但是可以完全覆盖手表(测试时儿童手表是紧贴正面测试,而手机是测试的听筒位置)。这小小几厘米的距离差,可能会造成测试结果几个数量级的差异。所以,两个设备因为测试位置选择不专业,结果不具备可比性。
从测试位置这里引申一下关于使用距离的影响。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呈类球面发散,所以人体接收到的辐射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变成10倍,辐射值就变成1/100。一般情况下,使用手机是离脑袋和耳朵比较近的,而使用手表的时候,往往不会把脸贴在手表上。从这个角度讲,儿童定位手表对脑的辐射会小于手机。
2、视频测试使用功率密度,而没有使用比吸收率,为什么呢?
辐射对人体到底会造成什么危害,国际上并没有定论。但对于手机手表等小型移动设备,有个通用的辐射测试标准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比吸收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欧盟的CE标准为2.0w/kg,美国的标准为1.6w/kg,在这个标准之内,就被视为是安全的。
而央视在测试辐射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这个业内都知道的标准,而是使用功率密度,专业上称EMF测试,这通常是针对无法测试SAR的无线设备进行的,如基站设备等。央视为什么这样选择,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找了一些做儿童手表的大厂商了解了下,他们自己测过SAR,在标准之内,低于手机辐射。
三、惊诧:也许是一场舆论战,但愿我多想了
在看视频的时候,发现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少了我们熟悉的带着台标的话筒。而在描述中,也只是说“记者”,甚至不提“本台记者”。于是我的疑问来了,是哪里的记者?
经查,有两个节目播放了这段视频,一个是9月13日央视2套《第一时间》,另一个是9月14日BTV新闻《都市晚高峰》(视频地址:http://news.cntv.cn/2015/09/14/VIDE1442227324590151.shtml)。不同的是,BTV版本增加了一段记者走访大连电子城的内容。可以初步判断,是有其他媒体的记者采访之后,把素材分别给到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进行播放。
其实还有其他可能,比如央视做完了给到北京电视台,但给他们的素材多一些,偏向小兄弟。或者北京电视台拍完了,先让央视播出,照顾大哥哥。这两种情况一般人不太好接受。
其实,关于儿童定位手表辐射是手机1000倍的观点早就有传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8月底的时候,广东经济科教频道(TVS-1)就播放过“儿童定位手表安全吗?”的节目(视频地址:http://my.tv.sohu.com/us/4667041/81257484.shtml),而紧随其后,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一轮专家辟谣。包括这次共三家电视台的节目中,都出现了部分厂商的商标。
而在网络新闻的传谣与辟谣中,我似乎发现一场关于儿童定位手表之间的舆论战打的不可开交。无论新品上市还是产品促销,进行大规模宣传推广没有问题,但希望能够把握一个度,不要混淆是非,“玩弄”广大观众与网民。但愿是我想多了。
文章来源:http://tech.qq.com/a/20150916/05132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