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很傲娇,他将疯狂老师的结算方式由按日付酬变成了按月付酬,而就是这种与行业其它竞争者的细微不同,蕴藏着摆脱收佣模式的机会,使得疯狂老师在盈利上又多了一层想象空间。
来源:i黑马 作者:周路平
家教O2O的赛道上已经涌入了足够多的选手,一个个财大气粗,暗中较量。
“疯狂老师是毫无争议的行业第一。”既没有起步最早,也没有融钱最多,疯狂老师CEO张浩却比任何一个对手都更有自信。为验证这个结论,他首次对外公布了疯狂老师的运营数据:8月份实际完成课耗金额1.07亿,实际完成课耗通俗讲指的是已经完成的订单。这个数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张浩贴出了一张行业曲线图,疯狂老师一骑绝尘,1.07亿的数字是第二名的4倍,甚至超过了后面8家的总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不用质疑,有些话我可以不说,但是我说了就必须为此负责。”张浩一再强调,他所公布的融资和数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为造假掺水在这个行业早已司空见惯。
然而要其它竞争对手接受这个结论显然不切实际。事实上,同一个跑道上的其它选手都在或明或暗的向外界宣示,自己才是这个赛道上真正的独角兽。这里的游戏像一场田径竞技,每一位选手都在狂奔,又不完全一样,这里隔着一堵墙,谁也不知道对方跑到了哪里,谁也不知道谁在裸奔。但是竞争无处不在。
相比于这些噱头和名分上的争执,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践行显得更为实际。作为教育O2O平台,坐收佣金是平台交易型产品的通常做法,收取比例在订单价格的10%到20%之间。
疯狂老师也没能改变这一现实,至少在目前看来是这样。尽管当下不收取老师佣金,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前期更多的是竞争策略。不过张浩却意识到一种免收的可能,这种可能存在于平台与老师的薪资结算方式上。疯狂老师采用的是按月结算薪酬的做法,张浩透露,在行业内只有疯狂老师采用按月结算工资,其它平台均采用日结。这种结算方式存在一个月的资金沉淀时间,而正是这一个月的时间蕴藏着着金融变现的机会。“有没有可能我们将来赚钱的方式就是我们每个月在平台上沉淀的这些资金,(通过)我们在金融渠道上的运营(赚钱)?”张浩设想。
按月结算曾遭遇了强大的阻力,这种做法引起了老师和平台员工的强烈不满,老师的不信任感陡增,担心工资拖欠,平台卷款跑路,而老师的抵触也让地推人员苦不堪言。矛盾在疯狂老师的大本营——上海爆发,在一个500人的微信群里出现了各种反对声音,强烈要求疯狂老师按日结算。
一向脾性温和的张浩终于憋不住了,张浩为了控制住场面,“强硬”地向群里的老师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个人不在乎这点课酬,张浩从2005年厦大研究生开始创业,2006年赚得人生第一桶金100万元,2008年身家过亿,“各位现在的这些课酬我还真不屑卷走”;第二,平台不差钱,疯狂老师的B轮和B+轮共计4400万美元融资相继在六七月份完成,“现在疯狂老师的账户上还有超过4千万美金趴在那里”;第三,疯狂老师是有信念的,在张浩看来,那些第一天上完课第二天就想把工资拿走的人,他实在无法相信他们能够安静的做教育,“我不屑与你们为伍”。
张浩的咆哮总算取得成效,月结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张浩曾给疯狂老师定过“原型目标”:平台拥有百万老师和四千万家庭,每个家庭在平台上每年消耗五千元的课时费用,每年的交易额将高达两千亿元。按月沉淀,那么平台每个月沉淀的资金可能接近两百个亿。这一连串的数字已经足以撑起张浩的野心:如果这件事情将来成为了事实,我们永远不从老师那赚一分钱课酬费。
当然,张浩金融盈利的想法建立在每月营业额百亿的前提之上。对于一个非标准化、需要人工服务的产品,这的确有些疯狂。
那么从现在的1亿到未来的100亿是否可能?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团网的发展轨迹,美团创始人王兴今年提出的目标是1300亿元,2014年这个数字尚不及一半。显然按照本地生活服务的增长路径,对于发展尚处在初期的教育市场,并非完全不可能,不过不应该忽视美团在业务条线的丰富和大量标准化产品,这远非疯狂老师等教育O2O所能比较。显然,教育O2O公司需要达到张浩设想的规模,至少不是当下这种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个过程必然需要经历一轮血流成河,小的逐渐走向死亡,大的愈加庞大。
将日结变月结,疯狂老师不管能否能摆脱收佣套路,收取佣金都还是当前的主流方式,但早已经不再是平台型产品的唯一生存路径,诸如打车软件、到家服务都是采取收佣的方式生存,不过滴滴出行(原滴滴打车)也开始拓展电商、游戏品类。而此前刚刚拿到26亿元融资的猪八戒网干脆取消了佣金分成,它的野心赤裸而深刻:让更多的人在平台聚集,衍生出诸如信贷、印刷等纵深方向的可行之道。疯狂老师同样开始在新的盈利模式上做出设想和探索。不过张浩看来,并不是每个对手都有机会用金融手段解决盈利问题了,“ 疯狂老师坚持月结,疯狂老师平台所有的老师现在都接受了这种方式和价值观,而那些所有坚持日结的那些平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去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