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旱季,水池是竞争激烈的生死之地,但大象和狮子总能轻松争得喝水的机会,小蚂蚁一滴雨露就够了反倒不依赖于水池,反倒是斑马、羚羊们面对饥渴和被猎食的威胁。 K12教育市场开始进入旱季了。对于大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对于蚂蚁来说,机会大于挑战;而对于斑马来说,挑战前所未有。
大成平台
为什么大型k12教育机构一直在区域拓展中困难重重?为什么强如新东方也一直屈尊于当地领导品牌的压制而无法扬眉吐气?为什么即便是实力最强的好未来也仅初步完成全国市场的布局?为什么进入了数百个城市的学大一直无法摆脱亏损的阴霾?
现实说明,营业额大、校区多、员工人数多,并不能在竞争力上形成真正的“大”。特别是从成本上看,k12教育行业规模经济非常不明显。多一堂课、多一个课时,就需要多一个老师,需要多支付一份课酬。学生越多,投入的老师和服务人员就越多,需要的场地也就越多。也就是说整个服务环节,无法通过规模的提升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大型机构有限规模成本优势根本无法覆盖高额的管理运营成本劣势。如果说较强的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还能保证大型机构在一级城市市场占据一定的综合竞争优势,在二三四级市场则荡然无存。
那么,大型培训机构未来发展的方向在那里呢?
寒雨连江认为,就是不断地扁平化从而高效地与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学生、家长实现连接,成为各方交互的平台,同时为各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资源。而扁平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削减与教学本身无关的成本,终极目标是单位服务成本不断接近直至低于一个独立教师独立完成单位教学服务的成本。最终,大型培训机构将演化为一个平台——通过转移支付等多种渠道建立起全新的盈利模式,并使得不需要向使用者收费成为可能,一如微信不向用户收费一样。
平台化发展才能让大型培训机构具备规模化成本的优势,并以此来真正统一全国市场,实现真正的“大”。而“互联网+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是目前实现这一路径的有力手段。
小到个体
个体教师是教育成本最优化的状态——100%的成本都被用于教学上、100%的利益都与教师直接相关。就如中国古代的私塾(抛开教学内容不谈)就是教育的最优状态——服务特定人群、现场互动、个性化教育、收费合理、没有额外成本支出。
现在k12行业中为什么一对一教育被广被诟病?并非这种脱胎于家教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有问题,问题在于其过程中产生了太多与教育无关的活动,占据了50%以上的成本,如过于豪华的装修和过高的场地租金、过多销售人员、教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和由于高价定位而大量支出的营销费用。其实,相比于家教,一对一引入了大量有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进入课外辅导,是对家教的有效升级。但是,由此产生的价值完全被大量无关教学的成本费用所侵吞。
而教育机构规模化发展的结果就是普遍在寻找学生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金钱——仅从百度关键词看,一个学生上门费用数百元,最终一个报名花费两三千元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一方面是市场竞争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作为规模化组织的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高盈亏平衡点反向需要越来越大规模的生源所决定的。 但作为个体的教师或小型合伙制教育机构,只用吸引和稳定少量的生源就能实现很好的盈利。同时,出于与收入100%的相关性,个体教师在教学及服务上是倾情投入的而由此产生的口碑反过来让招生成本非常之低。所以,很容易发现在某个社区或某个小群体中,个体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是极具性价比的,同时,教师也活得非常滋润。 “寒”观点:低成本连接和服务客户
小米I上市时,手机厂商说1999元的价格只及成本价,不可能赚钱。现在499元的RO反渗透+WIFI一键连接的小米净水机也要上市了,净水机企业说这个价格小米必死无疑。近期新东方、好未来一元钱的暑期班也开课了,业内当然觉得他们肯定赚不到钱。
但这都代表着未来。
世界是平的,未来的组织也应该是平的。而最平的教育组织应该是与直接教学无关的成本接近于零。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无论是平台,还是个体,只有创造最高效、最低成本服务和连接客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未来生存下来。(来源:寒雨连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