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有料”创新商业案例演讲在深圳隆重登场,7位创新大咖登台演讲,中欧商学院教授,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重磅压轴,主讲《社群动力学》,以下为李善友演讲部分精彩内容:
文/李善友
谢谢各位,各位真心是研习社的铁粉,是我们的支持者,我今天的演讲的题目叫“社群动力学”。
社群到底有没有规律?它背后是否有一种科学的道理在支撑着这个社群?
最近我又重看了一遍《失控》,里面把“蜂群思维”看得非常准,他认为单个的蜜蜂什么都不是,数以百万的蜜蜂成为一个系统,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可以在里面发出呐喊,蜜蜂的蜂王在指导每一个蜜蜂。
但是他如何合作?由谁统治呢,由谁预见未来呢?我没找到蜂群的视频,我找了一段蚂蚁的视频,道理是一样。单个蚂蚁是极其愚蠢的,是我们所知的动物里面,智力和行为最简单的动物,但是上百万只的蚂蚁,混在一起,却产生巨大的群体的智慧,我们叫群体智慧的涌现,突然产生一个大的群体智慧。蜜蜂也是一样。
这种整体的智慧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再给各位看另外一段视频,你会看到成千上万只鸟的行为。上百万只鸟,聚集在一起,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居然是一致的,为什么?科学家做了特别多的研究,发现鸟、蝗虫,群居的动物,他们移动的一致性,仅有几条规则:
第一跟随前面的蝗虫。 第二和周围蝗虫的步伐保持一致。 第三与后面的蝗虫保持距离。
你一定会笑我,我刚才看到的集体行为,怎么是这三条如此简单的规则而产生的后果。如果你不信有另外一个科学家,1986年有一个科学家,电脑动画师叫雷诺兹,来模拟鸟类的动作,做了一个动画,只有三个规则:
飞向临近鸟儿的平均位置。 与临近鸟儿保持一定距离。 与临近鸟儿的平均飞行方向相匹配。
如果你不信就,可以看一下这个东西,这是电脑模拟的小玩意,刚才的原则在运动,没有任何第四条规律,跟刚才的鸟像不像?
各位可以看一看,这不就是鸟嘛!也就是说科学家突然发现,这些群体行为总的同步性,以及总体秩序的出现。今年互联网每一个人都是个体,每个人都想建立自己公司社群的时候,能不能用动物的方式到我们身上来。维基百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人群当中也有这样的同步性的,关于社群的研究。关于社群的科学是网络科学里面一个自分条,可以把它叫做社群动力学。
我在说什么?社群是一门科学,不是把过去的圈子什么什么的人脉改了词就叫社群了,他是一门复杂性的科学。
经常会有人讽刺我,只有中国的骗子才讲互联网思维,美国人就不讲互联网思维,我读书少,我一度以为少,1998年美国已经有新型的学科就叫网络科学,但凡有节点连接的网络就叫网络,所有网络背后是有相同的道理和规律。所有网络遵循的规律,也是在座各位想找的人类社区网络里的规律,也必然是成立的。
所以今天想给大家讲几个方面,大概来自于这两个研究。其中一个研究讲过这段话,看到这段话跟今天想说的互联网思维一样不一样。
巴拉巴西认为:“这种新科学背后的思想成为网络思维,他认为网络思维将渗透到人类活动和人类思想的一切领域”。我看了这个PPT之后我整个人都好起来,网络思维意味着关注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不就是我们讲的互联网思维。
基于事物的模式是我们过去工业时代的模式,比如教育,收入等于学生数量X学费,多收入,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老师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这个模式里面,背后的代表性的一句话叫“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今天有了关系的商业模式,Uber是否生产汽车,是否拥有汽车,他只拥有跟乘客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两者建设关系,Uber不是基于关系的模式。他的估值已经大于汽车公司,汽车公司的老板,我搞那么多,干不过一个APP,这不是基于关系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研习社一定让你花一千块钱,是为了让研习社跟你保持深度的关系,基于这些关系,罗振宇罗辑思维的估值达到3亿美元,高晓松做一期卖一期,做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钱。想理解到底互联网思维讲什么,我们讲的也是为什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个无中怎么生出而有,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今天听我演讲之后,你会知道关于社群你必须知道的三句话:
第一:你们这些懒人,应该向蚂蚁学习,蚂蚁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这句话来自于《圣经》。如果各位想做社群,我强烈强烈建议你,踏踏实实向蚂蚁学习的,他是怎么建立超级有机体的,然后问自己我们可不可以建立一个人类的超级有机体,有没有可能人类的总体也涌现出一种巨大的智慧,他超过任何个体的智能的总和。
这叫人类超有机体,这个事情,我觉得过去很难,但是今天由于一个东西的出现,它突然变得现实起来。因为“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还不行,在互联网时代,PC互联网时代,蹲在电脑前,人跟他是连接的,你离开电脑就切断了,只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和互联网合一了,人和人和互联无时无刻连接起来。
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必将涌现独立不同的新时代,我这句话分量是相当之重的,在今天这个世界里面,游戏规则低层代码是连接的改变,如从这个低层代码里重构你的商业关系,你的商业模式。
第二句话心理学家格兰诺维特讲,无论找工作还是找对象,弱关系比强关系更重要。在这个图里面,发现小圈子,小圈子和小圈子有一两条的连接,但是是稀少的,想想你的现实是不是这样的,
有人做统计,说一个美国人,平均拥有多少个亲密的朋友?四个而已。这种关系我们叫做强关系,什么叫弱关系?是把不同小圈子连在一起叫弱关系。
介绍工作的时候,强关系重要还是弱关系重要?比如你找对象,是你妈妈帮你去介绍男朋友更重要,还是你朋友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帮你介绍男朋友成功概率更高,我们会大吃一惊,我们会认为强关系更重要,实际上弱关系更重要。
无论找工作获取信息,开餐馆,还是传播新潮流,弱关系比我们强关系往往重要的多,往往不是一级的强关系,可能是你强关系的朋友,是某一个哥们的老婆,是你那个闺密的什么什么人?往往这样子,弱关系比强关系在社交网络的价值更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重要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认识多少种人。这是四月份即将登上研习社讲台演讲的克莱史基《人人时代》里的一句话。一个人不知道所有一切,因为你最多只有四个亲密的朋友。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参加研习社的重要原因。
在你身边的朋友、家庭圈子里面,那个信息的观念,已经完全陷入里面去,跳出来才能有更丰富的信息进来,研习社里我们来自于五湖四海,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社区,里面获取的价值信息是非常宝贵的。
社交网络上一个人平均几层弱关系才能找到另外一个人?这一块都熟了,由于太烂了,你反而不重视,六度分割,社交网络上一个节点之间平均相隔6个连接,但连续三次实验,包括在脸谱网做的实验,都证明这句话的正确,你和世界上另外一个人,通过六次连接就能找到他,这是弱关系的重要性,弱关系多么多么的重要性。
下一个关系能够影响别人,这个弱关系影响到几个层次,比如说我影响到他,他再影响到他的朋友,我影响他是一度,他影响到他是二度,再影响到他是三度,你认为弱关系链上能够具有影响力延伸出去多少次?只有三次,叫三度影响力,影响力可以直达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网络中每个人的观念,都影响并取决于相邻其他人的共同观念,我们社群网络之间彼此影响的力度,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我在说什么,你假如想调整一个社群的调调,不需要所有人去调,关键节点上观念一致,就会影响到所有的人。
跟我们真正带来的影响的,不是地理位置上的紧密性,不是在你公司工作,你家庭怎么样,小圈子怎么样?而是你的社交关系连接的结构,无形的社交关系上的结构,会比你地理现实上的关系对你影响更深刻。
如果我们发觉我们自己,公司或者社群里面弱关系连接的节点,这才叫社群的牛鼻子。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果你建立社群,这个社群网络的核心属于那些在多个小圈子里面都有位置的连接者。过去有一句话叫得社群者得天下,更精确的表达得弱关系者得天下。
我们过去讲一句话叫这个社群网络,但是1XN的网络部叫社群,你一个人对所有的人叫1XN的网络这叫领袖,只能叫李洪志,这不叫社群,你里面有很多的明星节点,他有一个小圈子,这些明星节点把小圈子连起来,这才叫社群。
如果一个社群里面只有一个领袖,没有明星节点,没有中心节点,没有弱关系,不叫社群,而且这些弱关系跟领袖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层级关系,而是自生长出来有自生命的领导力的那个人,这个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铁粉是弱关系。
我过去曾经讲过一个连接系数,我说连接系数等于铁粉的LG,今天没解释,今天你看就不需要解释,其实这个系数应该叫弱连接系数等于铁粉的LG,换句话说社群连接系数于网络弱关系的对数成正比,物理含义是社群自生长的能力跟你的铁粉数有关系。
我们说你有一万个铁粉,那就是李宇春这样的超级社群,你有十万个铁粉,现象级的社群,小米不过如此。不是得社群者得天下,得弱关系连接者得天下。把话反过来讲,作为一个个人,你怎么想在这个世界里面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建立你周围的一个小社群,你成为这个社群的中心节点,你当然从屌丝变成有价值的节点。
今天低层代码已经连接的时候,你的行为已经改变了,一个公司愿意找核心的节点,你把自己建立核心的节点,建立你的社群,罗辑思维的员工无非五十个多人,交钱的会员六万多,辐射的订阅三百万,依然是今天这个局面了,如果过去基于事物的商业逻辑,这哥们得养多少人啊?
我们在小米MIUI的工程师只有五百,内测一千人,开发板使用是十万人,而MIUI的用户达到一亿人,基于事物什么都自己做,得养多数人,别人帮你做还成为核心的节点,帮你去销售,帮你做口碑,帮你做渠道,这不是最近几年明星公司背后的逻辑,不是这个逻辑吗?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研习社有产品无社群,我们有全中国最好的演讲课程,但是我们没有建立社群,或者换句话说,研习社本身无意于建立内部社群,再换句话说,反过来我们就鼓励、希望、允许、帮助、推动每一个人在这里面建立你自己的社群。
希望建立你的弱关系。
第三句话:也是网络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巴拉巴西的一句话,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连接,上帝将送给你更多的连接。
既然连接如此重要,是否每个人增加连接就可以了,每个人是不是可以增加无数的连接呢?
NO,美国人如此开放,重视社交,但平均每个美国人只有四个密友,即使在脸谱网上,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基于网络便于很多,密友也不过6.6个,还有一个大型机构里面,最佳的连接度就是平均一个社群里面平均有几个连接,最佳连接度,既然是2。大吃一惊。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太重要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连接资源本身是稀缺品”,纵然你有心跟更多人建立联系,但是你做不到,凯文凯利KK叫连接率守恒定律,你假如想增加更多的连接数,你的连接强度就会下降。
居然是这样,这个时代很多人建立很深的连接,天才啊!奇才啊!如果连接资源是稀缺品,我们的低层代码以连接为王的话,我们过去微信搞死了微博错了,而是因为每个人使用的连接资源是有限的,你把那个资源放在微信上,自然微博就没了。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旦失去连接,我们将一无所有。如果连接资源是无限的,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而恰恰由于连接资源是有限的,而连接资源又是重要的,所以连接能力变得重要起来。
我希望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如果连接资源很重要,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连接点,我请问一个问题请各位思考:
美国人平均有四个密友,我们潜意识认为,每个人的好朋友是4个左右,也就是每个人差不多是4个,我们就认为大多数节点拥有相同的链接数,不存在拥有大量的链接的节点,绝大多数节点应该在4,少一点大概两三个,多一点五、六个,这影响是平均数的思维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另外的发现,在互联世界里的发现,跟平均数是完全不同的,在互联网上,80%的链接指向15%的网页,你自己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有点击吗?大多数在长尾里面,前面是很少的。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你看这不是平均数思维的,有大节点,有很少的节点占极大量的连接,这不叫平均数思维,而我发现这个组织里面,在连接的组织里面,居然不是平均数思维。
如果我们大家有做搜索引擎公司工作,搜索引擎的算法叫“网页排名”,网页排名怎么做,假如有很多网页跟你这个网页发生连接,我就认为你的网页很重要,把前排,然后有更多的网页跟你发生连接,你会更往前排。
富者越富,连接者越多人会获得越多的连接,马太效应,我们在座很多80、90后,互联网中心化,那么老家伙不行了,你们才是中心,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连接世界的真相,不是平均数思维,不是任何人都一样有机会的世界,而是你越有将越有。
当然这个去中心化,里面的中心不是层级指令的中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中心,你还有机会建立的中心,而在这里面你要想想看,我在说什么,我说多少重要的一个建议?多少重要的一个建议啊?
你尽快的,尽早的建立你个人的连接,在你周围人还没明白这是一个连接时代的时候,你先建立你的连接吧,你只要比周围人早半步知道这一点,各位想象这个优势有多大。
我们再看商业模式,一个工厂里面价值增长的速度小于其员工增长的速度,你的投入20%,可能最后总的产出只能增加10%,常见的,越往后是不是越这样的,一开始增加几个人好有用,增加几个人没什么用,甚至是负效用,是不是这样的,在一个网络里面,网络价值的增长速度,居然是超过用户增长数,用户最后增长了10%,你的收入可能会增长20%。我没有在传销,也没有在忽悠,这是严肃的学术论文的思维。
指数思维,这是线性增长,这是指数增长,或者幂律分布分布,指数增长在前边的阶段,会跟线性增长几乎是一样,但是过了拐点以后,他的增长速度是极为迅速的,我算了一下在二十个节点里的中位数是这个地方,各位为什么让你抛弃平均数的思维看明白了吧?平均数算什么?
平均数居然等于死亡,在一个网络里面,要么在这边,要么在这边,要么死要么活,平均数跟死有什么区别?说什么连接的时代,在连接的社区里面,请各位放弃正态分布思维,平均等于死亡。如果把你的公司产品当做节点,用户买你的连接,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在抢连接啊,过去你会认为差不多就行了,今天我告诉各位,公司必须抢占第一节点,道理我讲过了。
最近特别火的书叫《从0到1》我相信大家没看懂,他自己也没说懂,他说你在一个市场里面,甚至是“小”市场里面成为第一名,如果这句话放在基于事物的商业模式是没异议的,但是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里面太有异议了,富者越富。
大家还记得我在讲课的时候讲过人才的观念,乔布斯说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狗屎。一个超A的人,他的产出是平均人的50倍,甚至是100倍,听过我的课看过这段视频明白我在说什么,他讲的低层指数基于连接的思维。为什么说互联网时代是0和1的游戏,是有和没有的游戏,你做100分也是0,做到101分才是1,99狗屎,明白了吧。
低层这样的代码不改变,你听别人说一些花样的词汇其实你根本不理解,我们商业上继续来分析一下。
有三种网络模型,随即分布,幂律分布,赢家通吃,随即分布,比较少连接性,高度分散,幂律分布这样的公司适度的连接性,富者更富,走到极端就会产生赢家通吃的网络,幂律分布分布的行业比比皆是,各位看门户网站的UV排名表,是不是幂律分布,汽车网站用户排名表幂律分布,中国去年12月份中国手机的市场份额,各位看幂律分布,递减,幂律分布地。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以来,刚才的幂律分布,有一小小搓走到一个新的模型叫“赢家通吃”,举几个例子,适应度最大的节点占有几乎的节点,2002年在《链接》这本书发行的时候,只发现微软占据了96%的用户,但是我在收集案例的时候,发现很多很多赢家通吃的案例,谷歌,百度,淘宝,QQ,微信。
为什么21世纪以后,赢家通吃的案例这么多为什么?必然是因为本世纪的低层结构跟上世纪不一样了。如果你看了《奇点临近》,他的结论是:2045年的时候,计算机的计算智能将会超过人类的智能。21世纪指数级在加速进步。
前一段我看了一个文章,又在批评电子创新,批评互联网思维,有了互联网思维怎么怎么样,就引了几篇文章,当年有了报纸,描述报纸的状态,和今天每个人只看手机,不说话,当年报纸出来的时候不也是一样的,这就没有互联网思维,这典型以静止的状态,以线性状态的低层代码来看这个世界人的想法,当你过了拐点以后的进步,怎么可能和线性级的进步是一样的呢。
我今天讲的所有的低层代码都是一样,最后上市的市值也神奇一般跟那个几乎是关联,随机分布的公司,或者在公司市场份额都很分散的公司,市值也就10亿美金,幂率分布是百亿,赢家通吃是千亿。
小米会不会成为千亿类的公司,雷军为什么要给予MIUI要投资生态链,做那么多的投资,他在干嘛?如果雷军只是做手机,有可能是千亿美金的市值?没有任何可能性,他今天最大的危险在于说这个生态链是由产品自动生长出来的,这是组织存在的最高的目的,而不是那个产品本身,你能理解我所说的区别吗,微信慢慢成为这个微信布局的系统是一样吗,不一样,你要理解他的危险在什么地方?
我们也理解了彼得那句话,他说创业企业成功法则的追求垄断,我这哥们选择词也错了,然后问他你说的垄断是不是老大老二合起来,他说也不是那意思,那是短期的垄断,他说的创新垄断的几个特点:
第一领先效应你要第二名要领先数10倍,第二就是网络效应,你不能用低层代码去想,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互联网人拼命做用户,我们也理解了滴滴为什么拼命烧钱,他们在那个节点的连接数,让它达到临界点,一旦连接数超过这个临界点,你将势不可当,微信和米聊刚开始还差不多,微信一旦到了那个临界点,你烧不过那个连接点在赢家通吃的网络里面没意义,率先烧到临界点出现是最重要的。
滴滴为什么两年时间到值百亿美金,滴滴多少年管理出租车的管理的剥削给他改变了,各位想想看一个现象,在北京开车,139那个交通台没有输别的广播节目,居然输了滴滴打车,他在烧什么,在烧那个临界点。
我跟雷军聊,我们跟阿里能打,我就看我们这个产品自然生长出来的速度,一开始慢后来快,阿里擅长把钱投入众军投入的速度谁快,如果他用钱用运营的方式阻截不住我,赢的也就是我,这是节点连接数。葛优说了21世纪什么最重要?21世纪连接最重要。
今年过年不送礼,送礼只送弱关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什么最值钱,人民币最不值钱,连接才之前,建立你自己的社群,跟别的社群建立联系,这才值钱,假如你有天赋,你能够有更多的联系,还有更强的连接程度,你才是稀世人才,如果你不是,集中在一两个社群里面,集中建立你的社群,今天的社群已经没有属于不属于的问题,必须是开放。
像乔布斯学习one More thing,颠覆式创新研习社,从发起到今天一年时间,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已然成为中国第一互联网自组织的学习社群。
全国开1500人会议的场面,除了刘一秒,就是研习社,在新一代的不是传销的组织里面,就是咱们研习社,咱们不是培训机构,不是励志传销,我们承诺的是世界级水平演讲,请您看到“世界级”三个字的份量所在。
去年基本是我和龚教授的课,第一类是公益课,我和龚教授还有吴晓波,我从不做任何商业,除了中欧我只在研习社里面演讲,就是听我的课,今天唠叨了一个小时,不也值了一千块吗?谈钱有点功利,不谈钱也挺矫情的,还有哪个社区比咱更有情怀呢。
我们今年会推出众筹的课,四月份即将开始三天的组织创新,克莱·舍基,马化腾亲自为他的书作曲,世界级两三个思考者讲一天,中国连续三次把公司带到纳斯达克的季琦,张邦鑫,赵迎光,我的学生,讲他的创业课程,无非也就1999元。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不多说了。
第三类众筹大咖,《幸福课》的作者,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给他写序。《精益创业》作者埃里克·莱斯,我的恩师王东岳也将登上研习社的讲台。
听过我课的人,你越来越感受我讲课的风格,我已经不喜欢讲那些现象了。我们的情怀帮助研习社的社员,比周围的人早半布认知这个复杂的世界低层发生的变化。在这个崇尚互联网精神,崇尚社群,崇尚自组织的一个时代,我们愿意提供这样的沃土给你。我讲的一如既往,其实全是错的,我的讲话完事了谢谢各位。(来源:颠覆式创新研习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