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市场人 市场人的社交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7|回复: 0

号称有史以来教育圈级别最高的圆桌论坛,都讲了些什么?

[复制链接]

5715

主题

7684

帖子

76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9
发表于 2015-1-28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提起活动的圆桌论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广告和垃圾时间,少有精辟观点碰撞。在昨天举办的2015多知新年论坛上,我们邀请到好未来董事长张邦鑫、达内科技董事长韩少云、启德教育董事长李朱,畅谈产业环境、扩张、在线教育等热门话题,来看看有可能是教育圈级别最高、完全“去广告”的圆桌论坛,都分享了哪些干货?


新年论坛圆桌会议现场


  以下为2015多知新年论坛 圆桌部分全文:


  李好宇:各位下午好,我是多知网的李好宇,接下来要进行的可能是教育圈级别最高的圆桌论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最有价值的观点碰撞,和完全不同的体验。


  资本环境十年最热,但你要保持警惕


  刚刚三位都已经做过了演讲,就免去自我介绍环节了。今天是新年论坛,新年要的是辞旧迎新,那么我们从过去的一年说起。提起教育圈的2014,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资本特别热,钱多,泡沫。刚才邦鑫老师分享了一个数据,截止去年年中国内有692个项目,我再分享一个数据,这其中过去一年拿到钱的,是一百零几家。


  我们第一个话题就先来聊聊资本,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去年1月份路透社报出的CVC投资启德,时间上最早,请李朱李总谈谈,怎么看现在的教育资本环境?


  李朱:我自己认为,资本的充裕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投资渠道减少了,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第二方面,大家还是认为股权投资还是能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增值和回报的。所以中国刚刚开始这个热潮,我自己觉得非常好,好处是什么呢?他能够帮助我们创业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抢人、抢项目、抢产品。也能够加速市场的成熟的进程,我是乐观其成的。而且对我们创业者是非常好的事情。


  李好宇:达内四月上市,路演时可以接触到很多海外的投资机构。国内这么热,国外怎么样?海外的投资机构怎么看教育?


  韩少云:去年在美国,我知道有另外两家上市的教育公司。一家也是做优质的中小学的国际教育的业务。教育热去年来讲达内也是获益者,有投资人问,你们上市以后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会不会加剧你们的竞争。当时我们觉得应该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上市能够引领行业,把这个行业热度提升,让更多的创业者能够获益,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去走上这个路。


  李好宇:刚才张老师说,去年Q3投资了两位数的项目,我们也想请张邦鑫老师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谈谈教育的资本环境。


  张邦鑫:我会认为当前教育行业应该是在过去十年来最热的状态。整体而言,大的资本市场环境不好的话,可能也会受影响。但是这个过程当中,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说,资本是一个双刃剑,如果你的产品很好,它就帮你做乘法。如果内核本身不够好,资本也会加速泡沫的破灭。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资本。

  李好宇:我记得好未来上市之后,吃过一点点资本的亏的,这个书里也有写。能不能请张邦鑫老师给我们些建议,这么好资本的环境下,创业者应该注意什么,有哪些需要警惕的。


  张邦鑫:吃过亏是指哪件事?


  李好宇:扩张。


  张邦鑫:这个说来话长,这个案例确实可能证明的我刚刚讲的那句话。其实我们对于资本的事情,吃的亏还不少。


  好未来上市后我就做过一次跟投资人的路演。十来天的路演,投资人就反复问我一个问题,他们说你融了这么多钱,账上有10来亿,上市融了钱不扩张,你脑子有毛病吗?我一想,哦,拿了很多钱如果不扩张,我脑子好像是有毛病。我就回来开会,说我们的股东告诉我们,拿了钱是要扩张的。


  我们不能再向上市前一样(精耕细作)。我们说定一个目标,大家就拍脑袋,说我们未来五年做到100个亿。那是2011年上半年的事,我们就开始扩的很厉害,目标层层分解,我们有一个事业部总经理说,我们事业部四年就做一百个亿,提前一年实现集团目标。那一年大跃进就很厉害,开了很多个点。上半年我们才1000多个员工,下半年6000个员工。所以整个企业文化稀释的很厉害。


  结果我们很多老员工受不了了,回来开会,那个会大家就七嘴八舌说,这样搞不行。然后就把百亿学而思改成百年学而思,回归。做强比做大重要,然后我就检讨,这样又回到正轨,接下来我们过了三年还是6000多人,你看我们上市公司的财报,基本上点没怎么扩,也没多招什么人。这几年消化了,这次教训惨痛。


  成功扩张的三个筹码:团队、教研和渠道


  李好宇:资本往往跟高增长有关。07~08年和10~11年的扩张,都与资本有关系,这一波资本潮,除了在线教育,不少地面机构也拿到了大额融资,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扩张?下一轮的扩张如果出现,要拼哪些东西?启德是为数不多的北上布局成功的留学机构,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这个问题还是李总先来。


  李朱:我们的细分领域里面,相对来说复制性还是要比张邦鑫老师要好一些。我们在产品方面没有太多地域差异性的问题。刚才我听两位老师也谈到,行业是人员密集型的行业,也要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人力的提高。人力提高不是我们可以拔苗助长的,我们还是觉得要量力而为,看我们有多少的能力,做多少的事,所以我们对增长率的要求也不高。20%多,30%以下。我就非常满意了。


  我从长远来看,质量、内容、服务还是决定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不会说太快的去扩张。


  李好宇:达内今年把管理放在了第一位,但2015年的定调是重启扩张,请韩总谈谈扩张方面的想法。


  韩少云:对我们来讲,扩张的话先谈我们的竞争力。别人经常会问我们的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资源的广泛程度,这让我们的扩张非常有效,或者是迅速。比如说明年要再扩张35到40家中心。我们从零开始去建这些机构的话,资源从零开始的话,这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我们有成规模的网络,人的网络,教师培训的网络,我们扩张起来就觉得不是那么有挑战。因为把这35家中心分到35个城市,每个城市只需要扩张一个点或者两点就OK了。再分给4000人,好多人才去做一个中心,扩张一个中心,所以对达内来讲,好像就没有什么太挑战的。


  要找到适合学习我们课程的人群,找到适合我们人群学习的课程,这个可能是我们的挑战。唯一我们挑战就是要找到适合学习我们课程的人群,找到适合我们人群学习的课程,这个可能是我们的挑战。好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每年都去挖空心思扩大我们的品类,找到我们新的人群。保持30%到40%的增长。近几年的增长还是能看的很清楚,我们觉得近期因为盘子还没有学而思那么大,增长起来不觉得有什么非常大的挑战。


  李好宇:好未来一直在深耕十五六个城市。但是我理解好未来已经在产业上下游做一些扩张,张老师能不能讲一下好未来的扩张布局。


  张邦鑫:我觉得扩张人是最核心的,我非常认同李老师和韩老师的观点。我觉得扩张比较重视的就是这么几个因素,我们认为一个机构的成长,不叫扩张,是一个结果,就像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担心过会不会长大,长大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所以在这里面无非是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去长大,所以我非常认可两位老师的观点,第一个是人,是团队。简单说叫团队,说的再准确一点,有共同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团队。

  第二个,我认为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如果每个机构,每个分校,或者每个校区长的不一样也是有问题的。如果达到这种一致性的话,研发是比较重要的。有好的研发会支撑扩张的过程当中,他不走样。


  第三个,我们可能也会说,要让他顺其自然的走下去,应该说渠道是重要的。这种渠道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互联网今天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我们在线下班,虽然我们是一个线下机构,我们也没有今年做几百场,几千场讲座,但是互联网是把一个口碑放大的非常好的途径。当然他也是一个双刃剑、放大器,资本、互联网都是一个双刃剑,如果你好,他会让你更好,如果你不好,他会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你不好。


  所以,这两个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行业坦白讲,我个人认为品牌是一个变量。互联网时代品牌是有价值的,但其实他是变得非常快的。比如说诺基亚很有品牌,我们都知道它,但是只是一个技术革命就把它消除了。我们也看到很多大机构,大机构的品牌未必比小机构更受用户的认可,有的时候不一样。用户还是看你能够创造什么价值。


  所以我排在前三的,是人、研发还有渠道。


  找不到合适的人群,在线教育难有发展


  李好宇:之前的扩张,有人拼的是管理,有人拼的是文化,有人抓的是制度,如果接下来发生新一波扩张,在线教育/移动教育可能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对于大型机构来说,在线教育怎么和原有业务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李朱:我不太懂在线教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希望将来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让我们如见其人的面对面教育,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线教育的爆发期。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路可能还挺艰难的。但是它对未来可能是有所期许的。


  但是,我们这个行业是可以被现在所谓的直播模式,视频模式,辅以一些作业替代的,现在一个灵魂对另外一个灵魂的触动,我认为可能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在线教育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至少做好面对面的离线教育。


  所以,一方面我们抬头看天,第二方面我更注重实地苦干。


  李好宇:我知道达内也在积极的谋划一些纯在线的教育产品。达内O2O的模式受到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可以看出来。最近也在比较秘密地开发一些在线产品,请韩总分享一下您对在线教育的看法。


  韩少云:在线教育还是有机会的,但是还要做一些突破,找到适合的人群,开发出在线教育的课程。还有一点,要找到适合在线教育运作的商业模式。这是缺一不可的。线下教育的新生获取成本,以我们达内为例,是4000块钱左右,包括人工成本。所以,招一个学生要很多钱。


  在线教育课程单价是很便宜的,如果在线教育获取学生的成本和线下是一样的,在线教育就很难有很好的商业模式。


  在线教育未来能够发展,肯定是要找到适合学习的人群。人群找对了,推广的课程也适合这个人群,是有市场空间的。如果你能把这个运营模式,获取生均成本的瓶颈突破掉了,那是有一定发展的。


  我们做线下的教育机构,与纯线上教育比反而更有优势。为什么?我们获取生均的成本虽然高,但是我们已经有固定渠道获取新的学生。用我们现有的渠道获取线上的学生,我们可能会把线上的学生的获取成本会拉低。比如说现在是4000块,我们现在是卖五个产品,再加上一个在线教育,可能是六个产品,分摊到这个产品上成本会下来,因此,我觉得线下机构做在线教育是有希望的。


  另外我觉得线上教育往往想的是怎么替代线下教育,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我觉得培训的效果决定培训的形式,比如说职业教育周期很长,如果你从线上的话,不能在短期内集中的学习,效果就会达不到。


  什么才是能够适合线上教育的呢?或者线上教育是想补充线下教育的缺,它做了线下不能做的事情,这样的线上教育才是有希望的。


  直播有市场,但小众服务价值不会消失


  李好宇:前不久刚刚去好未来的新办公场所参观过,孵化都是好未来内部的好的互联网产品。邦鑫老师过去也看过非常多的在线项目,也请您分享一下自己对在线教育的看法,尤其是如何和现有的业务结合?


  张邦鑫:很粗浅。我们有这么几点认知和大家交流一下。过去一年多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一个名师去做直播大班,他把他从小学生一直到成年人所有的课,我就找几十个老师,所有的课都免费讲了,这个培训价值会不会消失?这个模式成立不成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们一直在观察、研究,也在看这个问题。我们后来发现,教育这个行业和其他的行业还真的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服务你可以免费,但是需要的人仍然会去买付费的,小众的,符合他需求的服务。你可以提供标准化的产品,100万人一个班可以是免费的,10万人,1万人一个班也可以是免费的。但是,用户还是有小众的需求,需要小众的服务。所以大量的免费的光盘,或者免费的直播、大班,无法替代小班和一对一个性化的服务,小众服务的价值不会消失,只有有人把这个事干了,所有人的需求才都算满足了,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我们发现在线教育大概从用户的路径,我刚刚那个图也显示了,会从右往左。从市场数据、用户需求反映来看,先是成年人,尤其是在考试类的应用里面,然后再是大学生。接下来是高中生。


  用户群体是从年龄层是从上往下的。原因也很简单,年龄越小的人,他的自治力越弱,家长不放心,成年人相对好一点,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结论。


  第三,在地域上看我们自己的数据。我们发现,我们线下班的特点是什么呢?北上广深,按照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依次展开去的。但是其实二三四线城市用户报班的需求和活力一点都不低。


  这件事情有点像电商,中国的电商GMV可能比美国还高,GDP虽然还不如人家,但是中国人线下购物环境下,交通环境的问题,让整个电商发展速度超过美国。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行业,其实二三四线城市不比一线城市差。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三个结论。


  第四点认知,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好未来把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分了七个维度。我用客户与教师,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用这个维度表示。我大概跟大家交流一下,不一定对,这是我们内部的评判标准。今天比如说像刷题,拍题这些APP工具,我们姑且认为客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是6;录好的课程,比如学而思网校的点播课与老师的距离是5,因为可以看到老师的头像;6和7(比如试卷)是看不到老师的;直播大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是4,有现场感,可以听到,但是学生和老师没有互动;直播小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3。一对三这种小班,或者混合式学习是2。而面授,我们认为它的距离是1,当然,面授又分大班、小班,一对一。


  其实,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部分和环节可以用更远的方式替代。距离越长,显然社会的效率也越高。当然,效果会差一点,可能这个教育是一个符合的,有些地方是需要高效率的,有些地方需要社会效率更高,还要考虑成本的问题,这个就是产品之间结合的东西,未来我们认为这个理念会部分的取代我们今天的东西。


  别被线上线下迷惑,机会在于客户需求发生变化


  李好宇:在线教育是一个点,过去两年我也跟不少做传统教育的朋友交流。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是非常迷茫的。这一年尤其是大型机构基本都看明白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在尝试。我想衍生出一个话题,在线可以抽象成成一个点,一家大型教育机构,在面临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的时候,比如新的技术,新的竞争对手出现等,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李朱:我们的危机感还是挺强的。危机感来自于你商业的基础突然崩塌的时候,诺基亚和柯达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想从自己的核心,从把一些可以直播,或者大规模去传播的课程,把它放在线上。这个线上就是如何让他感受更好一些。更加加强线下的这种面对面的激发、教育,这个内容。


  无论两手一起抓也好,或者抓住任何一方面也好,都会让你将来在这个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最怕的是你没有办法改变,没有办法增加,只能顺其趋势。因为启德还不大,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改变。这是我们的幸福之处,现在更多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需求。这个变化不单单来自于线上和线下的这种区别,更多是来自社会和客户他们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提前做一些布局,打个比方,现在出国留学,中学生出去有利有弊,我们的家长可能对于交了钱以后就能还你一个人才的这个想法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他没想到学习是一个内因起作用的事情。我刚才还跟好宇说,如果是一段朽木镀了金还是朽木,所以我们在想,能不能做一些改变。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昨天我跟北大、清华附中几位领导都聊了一下他们的情况,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但是能做的好的,现在还不多。但是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做了大半年准备,我们在看,能不能试着在中国提供跟国外一样的,差不多的体验和教育。所以,这对我来说是目前最紧迫的一个任务,可能其他的业务还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


  韩少云:这种竞争的冲击,还有新业务的冲击远远是无法避免的。甚至有一些是你无法预判的,我们自己能做好的就是像我今天演讲的一样,做管理一流的培训公司。或者向这个方向努力,时刻做好这个准备,如果真的有什么危机,更大的新的业务模式来冲击我们的话,我们能够做到就是及时运用现有的资源转型和适应,这是我们现阶段能够做准备的事情。


  实际上,确实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也是有一些收获,大家知道达内推出了会计培训。觉得怪怪的,我们说要做会计培训,大家都觉得我们做不好。也有人说我们应该用别的名字做会计,大家可能会感觉好一点。我说不,我们达内是做IT培训的,要用做IT培训的质量、态度做会计。第一期班就是放在中鼎大厦。第一批就招了100多名学生,如果你态度做好了,管理做到位,我觉得就是应对一切竞争和不确定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李好宇:达内现在的会计培训还有网络营销都是做的不错。我记得刚才韩总在演讲的时候提到一点,路演的时候,投资人问达内未来成长的瓶颈是什么。您答的是人才,这个问题现在抛出来重新问您一遍,您觉得达内现在的瓶颈是什么?


  韩少云:还是人才,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们为之努力,但是你想在短期内一下子把人才的问题解决掉,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是能在两到三年时间,把人才的培训体系,吸引体系,能够打造好,我们觉得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好宇:需要人才才能重视人才。我知道好未来各个事业部是充分放权的,这也是重视人才的表现之一,也请张邦鑫老师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创始人应该做什么?


  张邦鑫:总体而言,这是我认为在座的可能也有很多CEO,他们要考虑的,这个行业三年之后发生什么事。刚刚这个问题是问,遇到问题怎么办?我觉得重要的问题不能等遇到再想怎么办。一个健康的企业,他应该永远考虑的是三年之后,我怎么还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回到这个问题本身,今天好未来的成长,假如说还算比较稳健的话,那么就是三年前的努力的结果。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关于未来,我们是这样的。有三点:第一个,对于现有的线下团队,简单的说,应该去做跟O2O,混合式学习,以及移动化重构,这三件事情是我们目前做的事情; 第二,还要有独立的互联网团队,独立的预算,它的团队的风格和氛围应该是都不一样的;第三,还应该考虑从社会上去做投资和收购。这是我们的做法。


  李好宇:过去一年三位都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可能有好的,也有一些不是特别好的。我特别想了解一下,三位过去心态上的变化,能不能分享一下。


  李朱:刚才我其实已经说了一大半了。个人的精力非常有限,而且要把你的有限的精力放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这也是培养团队和激发团队的事,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创始人,到了我这种年龄,如果还在前台去跳来跳去很可笑。


  去年我经历了从放手不放心,再到放心的过程,也许是每一个在座的同行,或者朋友们将来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其实别人不一定不如你做的好,如果克服了这种心理,很多问题是迎刃而解的。比较幸运的,我跨过了这个坎儿,变得比较从容,我希望未来会更好,也希望在座的朋友们将来会把这个问题处理的比我更好。


  韩少云:我是个很乐观的人,经常想的是好的事情,坏的事情就忘掉了。我觉得做什么事情就顺其自然就好了,做完了去看当下和未来。比如说我们去年上市,经历了两个月紧张的时间。回来以后,我又回到办公室,照常开周例会。我跟同事们说,过去两个月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明天还要去上班。我跟李总不一样,还是整天在运营里面,还是喜欢跟大家一起工作,跟同事们交流,解决他们运营当中的问题,我觉得这才是我有兴趣的地方。


  我觉得每个人的兴趣,着眼点都不一样,每个CEO的风格也都不一样,也都没有对和错,都能够成功。我觉得我们把工作也当成一种兴趣,我创业的时候是32岁,没有把创业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你把什么东西都看得自然,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压力。反而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是要生活的,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我们每次做预算的时候,或者给投资人做指引的时候,我希望都能尽可能低的给指引。不要给投资人这么高的预期,把我们团队搞的很累。还有我们也不能上市就被投资人绑架,一味迎合他们的想法,比如说有些投资人说达内做会计,不务正业。


  当时我们听了也很生气,生气归生气,但是我们还是要沿着自己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业务。所以有时候别人说上市会有很多的压力,会有什么各种各样的挑战,你要满足他们的业绩的期望。我说不用,我就是按照我想做的业务模式,我想能够完成的业绩去做,股价的涨跌,你不关心就好了。有的公司要做一个重大的业务转型时,要去退市,你也不需要。我做转型就要给资本市场沟通清楚,我就要做这样的转型,我的业绩就是达不到现有的期望。


  你把这些东西都看透了,看淡了,包括我们的员工都教育好了,沿着我们自然的方式去走,我们才会有很好的心情,我们生活要快乐,工作也一样要快乐,我们才有意思。


  张邦鑫:自己做企业,是自己干,挺快乐的。这一年看了很多创业者,看别人干,帮别人干,也挺快乐的。这种快乐其实也不亚于自己去做一种事情的快乐。


  预测:留学向外流动增加;职教难现大整合;K12看重效率和解决方案


  李好宇:我在开场的时候说,我们这个论坛叫做新年论坛,刚才说了不少过去的事情,也来预测一下未来的事情。三位分别来自留学、职业教育和K12,我特别想知道,几位对各自领域未来三五年的看法,能不能简单做一个预测?


  李朱:我们认为中国的教育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受体制、历史和基础的影响,所以向外的流动还是会继续的增加,但是增长率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了。相反,越来越多的一些模式,想把国外的教育引到中国来,变成两种文化并行的新的教育模式和形态将会在中国出现。


  对我们来说,未来三五年的时间是要尽快去适应和打造自己的体系。争取在未来的竞争里,能够给中国部分的家庭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国际教育的体验。


  我自己认为,在这个行业里面,这种精英的,或者高端的教育所受到的市场的冲击还是相对小一些。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们主动的做一些混合学习的模型。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体验。


  在整个管理团队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我可能还会进一步脱离一下公司的事务。目前我还是参与了一些的。将来可能有一些新的其他行业,我们也挺有兴趣的。我刚才提到了,以城市开发和新的地产形态结合的教育模式,我是挺有兴趣,可能跟我个人的学建筑经历也有关系。所以我没有拒绝机会,也提醒自己要保持敏锐性。


  我也看很多同行们创业的情况,也挺有兴趣,也希望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李好宇:刚才张老师在分享的时候,说教育是被切分为很多小市场的,职业教育这个特点尤其明显。韩总认为未来几年内,职业教育领域不同的类目中会不会发生比较大的整合?


  韩少云:整合的话很难去预判,因为职业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另外这个市场没有K12这么大。像达内这种体量的职业教育公司也是非常的少。当然我相信,很多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包括我们现在的市场,也是创造出来的。比如以前我们路演的时候,投资人问我们的市场有多大,我说未来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大市场。确实,当时我们最早做的时候,这个市场也不是很大。经过我们的一些方法,比如说社交的办法,按效果付费的办法,让更多的人学习。我觉得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向不同的职业方向拓展,能够把职业的品类能够扩的更广泛一点。能够经过我们的努力,把职业的市场慢慢做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李好宇:K12呢?


  张邦鑫:K12分体系内和体系外,全日制学校是体系内。我会感觉未来不可知,会有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出现。甚至一部分公办转民办都有可能。未来一个大的趋势可能会是好的学校都是民办学校,好学生都是民办学校的。公立体制是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你想获得更好的服务,更好的资源只能去民办学校。这是一个大趋势。


  第二个大趋势,出国问题,刚刚我跟李朱老师聊,他说我们这个市场涨的慢,但是我感觉这个市场还是会井喷的,出国的人会越来越多。原来都是研究生,后来到本科生,现在高中生、小学生都有。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三个大趋势,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连接会越来越多。这是体系内的几个变化。


  体系外的,第一点,大家会围绕着效率去做,不断的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这个导致什么呢?不管是通过大数据也好,通过人工智能也好,提升学习效果,还是通过更有效的服务和更有效的运营提高学习效果,最终的结果是未来学生培训的性价比比现在高很多。


  第二点,学习更多以解决方案的方式呈现。我前面讲的距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一度到七度,可能是一个混合制的。某些地方,比如说今天提到翻转课堂的概念。有的是用面对面,一对一的,根据学生不同的难度、知识特点去做一个综合匹配,这个是以一个解决方案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的。这个是有可能的。


  第三点,不管技术怎么进步,在这个过程当中,恐怕人以及人的注意力是不太可以缺乏的。所以未来,大概凡是技术提供标准化的东西都会价格非常便宜,凡是是要用到人的心智的,可能就会非常非常的贵。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去进行销售和服务。当然,数据的东西也是有值钱的,独有的数据。比如说他可能是很多的,量很大的。但是他基于数据给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这个应该也是可以在商业上有价值的。


  李好宇:K12有一个特点,区域性特别明显,很多好的公司在一个区域里面,一个省甚至一个市也能做到大几千万,或者一两个亿。未来有没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的方式,把这个区域性打破,您认为有这个可能吗?


  张邦鑫:这个事情是一个长期博弈。刚刚李朱老师讲,他们扩张比我们稍微容易一点。K12确实是(区域性特别明显),因为中国每个省高考不一样,每个市的中考都不一样,每个学校的小升初都不一样。


  另外家长对本质要求特别明显。比如说你们家是山东的,河南的,我给你讲课的高考辅导老师是北京的,你心里特别不踏实。我给你保证差别只有5%,你还是不干。有这个特点吧。你想,我为什么要差这5%,我一定要找本地的。K12确实有这个特点。


  科学技术能在未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这种信任感的建立,我想可能需要时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一点一点的做。


  李好宇:我记得在今年元旦的时候,朋友圈里面有一个功能特别流行,叫做新年签。我想用这个给大家收个尾,几位能不能用一个词或者两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2015年的预期或者目标?


  李朱:Love、Money、Power。爱是第一位的,有了爱才有钱和权。2015年我可能更加爱自己,爱家人,爱党,爱祖国。带着爱心去工作和生活,所以爱是第一位的。


  李好宇:刚才主持人说李总是最有生活情趣的大佬,果然是这样。


  韩少云:2015年我们还是“突破”,在管理上有一些突破,在业务模式上进一步的创新方面能有一些突破。在业绩方面可能也会有一些突破。我觉得应该比2014年我们想象的会好一点。


  李好宇:关键词,突破。


  张邦鑫:去年,我们想了一个词,叫做“重塑”。我觉得这个行业到了一个让移动互联网重塑的时候,我们搞了一年坦白说也没搞太好。所以,站在好未来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重塑过去没做好,还是慢慢再继续做,修炼“内功”。


  李好宇:关键词是内功。时间有限,今天的圆桌论坛环节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谢谢。(多知网 整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16066458号-1|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市场人 ( 京ICP备2023000371号-1 )

GMT+8, 2024-11-22 16:51 , Processed in 0.07582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