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市场人 市场人的社交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2|回复: 0

《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发布,考试招生关注度高

[复制链接]

5715

主题

7684

帖子

76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9
发表于 2014-12-6 2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中国教育在改革路上继续铿锵前行。12月4日,2014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京举行,全国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官员、媒体人及知名教育机构的领军人物4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在线教育大洗牌格局中的教育现状,探索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以下就是本次活动的精彩摘要:


  《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


  从“2014年度教育事件热度排行前十名”,可以看出政策法规类、安全事故类、学生表现类及教育管理类教育事件讨论量较高,易引发热议。


  从时间分布看:1月,由于年终以及一些期末考试处于这一时期,相关话题也易引发热议;2月,舆情处于低谷,但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相关话题由于处于"春节"这一特殊语境中,因此也容易引发舆论关注;3月,舆情事件数量逐渐小幅增加,并基本成稳定状态;4~5月,各地处于中高考前夕,与此相关的话题数量呈现小规模高峰;6~8月正值高考、学生毕业季以及暑假期间,舆情情况较为平稳;8~9月由于高考招生、新生报到等客观因素的推动,舆情事件数量陡然升高,可谓是一年中"教育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高发期。10~11月,教育领域舆情热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全年来说,仍维持在一个高位。


  在“2014年教育热点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1.考试招生类。这类事件在舆情类型中占比最多,超过三成(31%)。今后,还可以从规则制定、资源投放、法律健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2.政策法规类。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往往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公众更多地关注考试科目的方案调整,比如: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考两次。3.教育管理类。在教育管理相关事件中,蓝翔、衡水中学模式引网民热议。这两所学校虽然分属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但其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均引发舆论极大争议。4.师德师风类。2014年,教师收受礼金、学术造假、性侵学生等不良行为仍偶有发生,这类事件一有发生就会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社会重点关注。5.学生表现类。近来,因为教师批评教育而引发学生或家长过激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值得各界深思。6.安全事故类。2014年的安全事故类热点事件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在“2014年教育热点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考试招生类。这类事件在舆情类型中占比最多,超过三成(31%)。今后,还可以从规则制定、资源投放、法律健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2.政策法规类。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往往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公众更多地关注考试科目的方案调整,比如: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考两次。

  3.教育管理类。在教育管理相关事件中,蓝翔、衡水中学模式引网民热议。这两所学校虽然分属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但其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均引发舆论极大争议。

  4.师德师风类。2014年,教师收受礼金、学术造假、性侵学生等不良行为仍偶有发生,这类事件一有发生就会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社会重点关注。

  5.学生表现类。近来,因为教师批评教育而引发学生或家长过激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值得各界深思。

  6.安全事故类。2014年的安全事故类热点事件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2014年教育舆情总体上来看,正面及中性的信息占多数,达到近9成(89%)。但舆论影响较大的热点事件中,负面信息(占56%)的网民参与度更高,讨论也更热烈。究其原因,由于民众对教育的期望值与教育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当前教育也承载了太多的社会问题。因此,面对接连曝光的教育界、学术圈的负面信息,必须有实质性作为,突破原有的权力利益结构,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学术管理体制改革,否则,单靠正面舆论宣传或说教,很难消除其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我国教育和学术形象。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14年我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仍旧频发,全国(多地)层面教育热点事件有10件,多涉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考试作弊、校园安全等。由于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点各有不同,舆情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因此,教育舆情的分析研判、教育政策的出台实施都要有区域意识,因地制宜。教育热点事件从来源渠道看,传统传播媒介如纸媒(占49%),仍将讨论教育问题、表达草根阶层教育意愿作为重要阵地。

  除了媒体报道,近年来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的兴起给教育网络舆情带来了新的挑战。鉴于此,在教育舆情的处置上,如何有效运用传统媒体,并能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从而化解危机、重塑形象、重拾公信,就成为教育机构或者教育管理部门亟需提升的能力。

  从“教育类型”来看,与基础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有关的热点事件最多,超过抽样总数的一半(55%)。该类中主要涉及择校、高考、教育方式、师生关系恶化等话题。

  第一,教育舆情具有情绪性、扩散性、反复性等特点。教育客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凸显,网民教育程度、职业、经济地位的差异化,常会导致对教育政策、教育事件、教育问题的看法夹杂有浓厚的个人情绪,使得教育网络舆情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分散。

  第二,尽管新闻媒体在教育舆情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和政府议程设置一起影响了公众议程。然而,公众议程影响媒体议程进而影响教育政策议程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教育政策的发布往往伴随着舆论高峰的出现,在时间节点上媒体与公众的热议通常出现在政策发布之后。

  第三,在舆情互动方面,尽管多数涉事方能够积极面对舆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或者机构选择沉默,尤其是在面对负面舆情时,对公众关注的热点缺乏回应和置评。

  第四,从空间上看,教育舆情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我国各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性大,网民对教育的关注点尽管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区位差异。

  在教育事件危机形成早期,要准确判断舆情与事实的关系,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及时表态、谨慎定位"原则。在危机高潮期,网络舆情的转载处于高峰期,社会关注向纵深发展,网络舆情探究的内容加深。在危机后期,应着力于修复或者重塑新形象,恰当地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关注点适时转向。突发公共事件被控制或平息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过程已完结,还应该全面评估此次处置突发事件所采取措施的绩效。建立教育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预警机制,有助于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舆论内容,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

  第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密切跟踪网上舆情动态。预防是减少危机的根本方法,教育网络舆情监管者应及时了解舆情,及时搜集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第二,充分发挥专家型意见领袖的作用,借以引导公众舆论和认知。另外,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程度还取决于对多元教育思潮的包容程度。

  第三,借助校园宣传阵地的渗透力,发挥校园媒体优势,掌握舆论主动权。校园主流传媒主要具有收听收视率较高、渗透力较强等特点,其报道和评论常被学生广泛关注,在营造校园舆论氛围方面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网络舆情治理的协助作用。为此,一要进一步发挥公安、文保、司法、宣传等各条战线的资源优势,形成教育网络舆情的工作合力。二要进一步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社区、网民的积极性,由于其具有同网民、公众直接交流的优势。第五,疏通舆情源头,健全利益诉求渠道,并构建规范合理的校园心理干预机制。健全校方与师生、教育决策部门与民众的互动渠道,解决涉事方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减少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2015年教育舆情预测”:

  第一,教育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领域相关事件还将呈现出多发、易发的态势。

  第二,由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起的涉及教育公平的政策出台及个案报道的相关话题仍将备受舆论热议,改革的推进以及实施效果或将成为网民的关注热点。

  第三,教育部出台师德条规引不少网民点赞。然而,这些规定能否真正筑起师德底线仍让部分网民存疑。如何防止整顿不到位和规定流于形式现象再次发生,需要有关部门多管齐下,从制度、法律和道德等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第四,网民担忧今后不容乐观的校园安全形势,并认为该类事件的频发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构建科学的校园安全保护内外协同机制刻不容缓。

  第五,"政策利好+前景广阔"使得职业教育与在线教育都顺势而为,迎来"春天",而二者的融合有望成为教育市场的首要增长点,从而使教育途径的多元化趋势更加凸显,并被舆论看好。

  (来源:新华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16066458号-1|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市场人 ( 京ICP备2023000371号-1 )

GMT+8, 2025-1-20 07:13 , Processed in 0.07180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