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很多年前,在当社区记者的时候,曾经很功利的想,一定要和史家小学搞好关系,将来让孩子也能进入这样的学校上学,那见识一定不一样。后来,真的进到学校里,才惊讶一个小学竟然拥有自己的天文馆。而好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连一面墙都没有。让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就是好的教育吗?家长们,你们也都想想。当然,我们敬佩的还是北京晚报李莉这样敢说话的记者,面对一所如此强势的学校,她告诉了我们真相。
“我们要回北京吗?我回去上哪个学校?反正我不要去史家小学!”8岁的圆圆现在正在法国巴黎读三年级,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她3岁就从北京到了法国。这个对北京几乎没有概念的小姑娘却对“史家小学”有了成见,她说因为她的好朋友多宝去年从巴黎回到北京上了史家,从此就变得“不可爱”了。
从巴黎到史家孩子变了
“史家胡同小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圆圆的妈妈问,“多宝那孩子原来在法国的时候性格挺好的,可是这次再见他就觉得有点别扭了。
圆圆的妈妈仔细想了想才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多宝现在变得很不‘平和’。变得强势,颐指气使的,喜欢指挥人了,发生分歧不再是商量,而是很专断,不能输,很怕输,别人不能比他强。“我不知道国内是什么样的氛围,但是看多宝妈妈发的微信,我有点害怕回国。”
圆圆妈翻出那条微信:又到了收获季节!不要小看一年级的奖状,张张得来都不容易!总成绩全班前五名才有资格当选学习之星;艺术之星是经多次筛选参加合唱团和朗诵班的小明星,同时入选这两个团的全班只有多宝一个;志愿者之星是表彰热心集体的好孩子;三好生更是不容易……每一个荣誉都是全班同学民主评议,投票选出来的!补充:语文数学英语300分!
从微信中圆圆的妈妈得知,史家小学会经常向学生发各种小奖状,她觉得这种方式是有激励作用,但同时也让孩子和家长有了攀比心。“从现在多宝的言语中我能感受到这种攀比造成的后果,那是种让人不舒服的优越感。多宝的口头语是:这你也没有,这你也不知道,这也不会……我们不要求孩子一定要谦虚,但也不应该有高人一等的心态。”
班干部当众说同伴“笨”
在青少年科技馆工作的Z老师给我讲了她的一次当评委的经历:那是一场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答辩,孩子们需要向评委介绍自己的项目,争取项目基金。
一个史家小学的孩子一上台就滔滔不绝地背诵起演讲稿来,Z老师听到一半说:“我可以打断一下吗?你不用背诵,我们手里都有你的稿子,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孩子马上不高兴了。
Z老师问:“你想申请多少经费?”孩子说五千,老师们告诉她,你最多只能申请500元。孩子立即说,必须是五千,因为我们要做调查,还要做展板。Z老师说,做调查我可以帮你联系,不用花门票,展板我认识制作单位,80元就够了。没想到孩子大声反驳“不可能!”之后就在台上哭了起来。
“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选手。”Z老师说,“当时我只好安慰她说,孩子你先在旁边平静一会儿,让你们组的小伙伴接着说吧。没想到小姑娘大声抗议:不行!她笨!她不会说!”
Z老师说自己当时惊呆了,她没想到一个小朋友会如此当面评价自己的伙伴,“她不懂得尊重别人”。事后史家小学的老师向评委们解释,那位小姑娘在学校里一直是班干部,而且获过很多奖,从来都是被人夸,所以在台上被老师“叫停”并且发现老师跟她意见不同时就受不了了。“我觉得,这种捧着长大的傲气的孩子,就应该摔几次。”Z老师说。
“他妈妈就是明星”
说到傲气,我想起自己在史家小学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个环保活动,原本说林志颖要出席,但临时有事没到场,于是放了一段视频。我问坐在身边的小男孩:“你听说过林志颖吗?”小男孩摇头。“那你知道KIMI吗?他是KIMI的爸爸。”“哦。”小男孩表示知道了。
我好奇地问:“那你都喜欢哪些明星呢?”“我喜欢我妈妈。”“你没听清我的问题,我问的是明星,不是你家里人。”我说。男孩又说了一遍答案“我妈妈”。
这时候小男孩身边的小女生出来补刀了,她看着我,慢悠悠地说:“他妈妈就是明星。”接着她说出了一个著名主持人的名字。我默默闭嘴了,也许这孩子太崇拜自己的妈妈了以至于目中无他人。
然而傲气的不仅是史家的学生,老师们同样有天然的优越感。
一次史家某个年级组织一次学生活动,虽然活动不大,到场的媒体却不少。光是电视台的摄制组就来了两个,有一个还是从编导到摄像到记者全班人马。活动开始前,一位老师冲进办公室说:“刚我在走廊碰到电视台的了,是XX家长派来的。
小记者问我,今天你们这是什么大活动啊。我看除了我们还有别的台也来了。这些记者真是不了解咱们史家的实力,这点儿媒体算什么啊,央视都不知来过多少趟呢。”听到老师的这番话,我在心里琢磨,什么样的孩子才适合在这所学校生活呢?
后悔送孩子进史家
去年把孩子送进了史家小学的Y先生如今有点后悔,“当时觉得学校名气大,千方百计进来,但是现在发现诸多不适应。”去年上学不到一个月,Y先生的女儿就想让爸爸换车。“我想要宝马的大白车。”小姑娘说
“我估计是偶然坐过同学的车闹的。”Y先生分析。从此他告诫孩子的妈妈,不要跟其他家长接触,少跟他们交流。“很多家长都是有钱有闲又有权的,跟我们不是同类。”
但是他仍然躲不过孩子之间的“比较”。
“不知道是不是史家的传统,班里谁过生日都要给全班同学买礼物,全班48个孩子啊,每人一份。以前流行送吃的,糖果、巧克力、小蛋糕。后来学校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不让孩子们自己带零食,于是礼物变成了笔、本子、钥匙链。每个孩子过生日家长都要去采购,过个生日少的花二三百,多的五六百。又不能不买,家长不买孩子在班里会有压力。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琐事”,老师也在无形中给家长施加了“对比”的压力。“现在每个班都有微信群,老师几乎天天在群里发照片。今天哪些孩子听写得了满分,就站到讲台上,老师给拍张合影,课还没结束,照片就已经发在家长群里了。你让那些没上台的孩子的家长情何以堪?”Y先生说,每次他都在回家前偷偷把照片删掉,不让孩子妈妈看见。
史家孩子究竟缺什么
提起史家,说实话,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领导团队,哪个家长看了都不能不动心。气派的教学楼有下沉式广场,有空中走廊,有大礼堂,有演播厅;环保建筑,在楼顶开辟绿地;图书馆刷一下卡就能从孩子的阅读记录分析他们的兴趣倾向;开全校运动会,场地选在鸟巢;天文社定期带孩子们观测星空,几个孩子还发现了新的小行星……
问问东城的“内部人士”,他们会告诉你,论学习成绩,史家不是东城第一,但论综合素质培养,谁也不如史家资源丰富。有这样的教育条件、有一群功成名就的家长,史家的孩子到底还缺什么?可能正是因为一切都太完美,所以史家的孩子注定要奔着“精英”的道路去。但是,在他们成为精英之前,也许应该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平凡的孩子”。(来源:黑板报 文:北京晚报李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