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芝加哥大学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这令不习惯失败的中国政府如鲠在喉。教授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孔子学院一直充满争议性,芝加哥大学解释说,该决定是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由诸位与学术事宜有关的院系领导所作出的决定”。
如果这一决定诱发其他美国大学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那么可能造成历史影响。事实上,目前有超过90所美国大学开办了孔子学院。这样做也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言论自由的限制——而当中的含义还不仅于此。
多数孔子学院的经费严重依赖于中国政府。不过,具体数额无从得知,因为在一种奥威尔式(Orwellian,指受严格统治而失去人性——译注)的接触中,中国教育部坚持对中方与主办大学签订的合同保密。然而,孔子学院办学理念的核心,就是主办大学在接受中国的经费援助之后,必须放弃对课程表、教学材料和教师委任的控制。在实践中,几乎所有关键的决定均由中国政府拍板,并且教师也是由中国教育部挑选的中国公民担任。
与此同时,主办大学的学生和教师还要对中国共产党认为“敏感”的话题进行自我审查。直到最近,中国政府仍试图抵赖存在任何自我审查, 但是今年7月份时,孔子学院项目全球总干事许琳要求删去欧洲汉学大会项目中的几页资料,这一做法令之前的粉饰掩盖成为徒劳。在葡萄牙举行的汉学大会由孔子学院部分出资。被要求删去的那几页资料中存在一些许琳认为“不恰当”的台湾机构名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大学被诱使放松遵守西方价值观,其程度之甚在美国教育史上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此外,有人怀疑孔子学院在中国对美国大规模经济和技术谍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学院同时还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用来监视中国留学生的工具。从长远来看,一些人担心这些机构将为中国政府提供有力的工具,来对那些观点有利于中国议程的美国青年汉学研究者进行职业上的帮助。
芝加哥大学动物雕像意味深长的笑容
芝加哥大学通过一篇简短的新闻稿公布了该决定,同时美国各地的汉学研究者日益表达出对孔子学院项目的担忧。仅在芝加哥就有超过100名学者在春季签名请愿,要求该大学关闭芝加哥孔子学院。同时6月份,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呼吁各大学要么彻底重新磋商合约,要么关闭孔子学院。该协会评论说:“北美各大学允许孔子学院在招生和教学人员控制、课程选择以及辩论限制方面推行一个全国性的计划。”
芝加哥大学的决定是83岁的人类学荣誉教授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个人的一次重大胜利。
萨琳斯曾经是知名的越战反对者,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芝加哥,他曾将整个美国的学术界都召集了起来。
正如萨琳斯去年所指出的,美国大学里的大多数教职员工都对校园里孔子学院的存在一无所知。从斯坦福到哥伦比亚,到处都有设立这样的孔子学院,不过对于学术自由的影响则缺乏相应的讨论。
现在,在萨琳斯的带领下,很多大学的学术人员开始鼓动将孔子学院请出校园。萨琳斯和他的支持者在这场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劝说有47,000名会员的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就此事出面。他还在《国家》(Nation)、《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和《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媒体上就此事发表文章。
埃蒙·芬格尔顿(Eamonn Fingleton)著有《颂扬硬产业:为什么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是制造业而不是信息经济》(In Praise of Hard Industries: WhyManufacturing, Not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Is the Key To Future Prosperity)一书:波士顿米夫林集团(Houghton Mifflin)1999年出版。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译 杨宏 校 徐笑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