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凡是不谈点信息化,仿佛就要被时代抛弃,狠狠地烙上“OUT”的印记。其实,各行各业对于信息化趋势下如何进行变革,都在进行探索。就教育而言,沪上有中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信息化教育上探索发展前景。30多年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相处的关系如何?在互联网教育喷发式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效应到底撬动了多少传统学校?在今天召开的《2014年全球互联网教育创业者大会》上,教育工作者、媒体人、专家们唇枪舌战,表达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图为专家共话《传统教育如何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了多少传统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探索的口号喊了不是一天两天,那么,传统教育到底被互联网改变了多少?
作为上海中学里信息化教育的探路者,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起步很早。从上世纪80年代便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1996年,信息化变革已经伸入课堂。但在校长阮为看来,搞了3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成功,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切断网络,我们的教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在银行、医院等单位,没有网络可以吗?这个视角下,互联网改变了教育多少?”
阮为认为,目前互联网教育更多关注怎样辅助教师来“教”,却鲜有探究学生怎么通过互联网去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基于学生‘学’的那个东西应该是什么?那个技术是什么?背后的东西又是什么?我想互联网行业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许我们会找到答案。”
此外,在现行以知识为导向的前提下——老师出题、问学生要答案——如果网络仅仅提供了题海和答案,并没有改变学习状态,反而加重了师生的负担。为什么不会想到翻转作业?翻转考试?多媒体提供的不仅仅是题目,而是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服务的对象应该向学生转变。
在这一点上,山东淄博桓台县乡镇学校荆家镇中心中学校长李栋认为,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在农村学校是成功、但不尽如人意的。
例如,教育部推广的“三通两平台”要求最起码的网络通,在广大的中小学,这个“通”有接近50%是假象。在当地,很多中小学为了降低费用,以个人名义到电信部门进行开户,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带宽小,正常网络教学或者其他应用无法实现。也是因为经费问题,城市中很多行业流行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在9成农村中小学都无法实现。
“互联网在农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最简单的拨号上网到现在宽带上网,都是一个进步。存在的问题,存在缺陷的,不仅仅是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也不容易,我们应该允许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缺陷存在的,在这一层面,我认为教育信息化成功。”
《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执行主编李玉龙认为,目前,体制内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者,了解互联网教育的人数很是有限,互联网教育创业者们触碰体制内K12教学内容的人也仅仅是少数。从这两点来看,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撬动力度还不够。
互联网应该如何拥抱传统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拥抱互联网,还需要拔出各自身上的“刺”。
对于现状,阮为表示“很无奈”。在学校里,60%—70%的学生知道沪江网,有的老师还给阮为推荐过,说明互联网教育缺少的不是知名度,而是时间。“学生没有时间,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做不完,要做到晚上十点钟、十点半。双休日都去参加家教了。”
阮为透露,其实学校本身也有很好的网络教育资源,例如“微辅导系统”等,非常“草根”,贴近学生需求。“老师上课上完以后,他在网上可以对某些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面对面的,或者是直接录下来的那些解题过程,操作非常简单,不要培训。”
受此启发,阮为建议互联网想要为教育产业发展起到作用,首先应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坚定服务的理念。教育具备公益性质,想要赚钱来从事教育的人,大多不会成功。哪些跑到学校里号称提供这样那样服务的创业者,大多收到“NO”的回复。“平心而论,在现行体制下,这样的服务对提高学校升学率没有太大影响,校长们自然不买账。”
第二,想要校长们接纳,互联网教育产品必须更接地气。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做产品,为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的某些问题能够及时记录下来,并服务于学生,这是有作用的。
第三,产品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如何利用互联网智能化手段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提供服务,通过互动的方式动态展现一个化学现象等,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来龙去脉,这些是线下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也是传统教育所缺少的。(来源:翻转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