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教育“淘宝”大不易》,结果被某自媒体利用了,直接不打招呼把文章转走不说,还给扣一个大帽子,大意差不多是——跟谁学上线,老东家不看好。
我本来想说这是一个无良自媒体的,但看在他一经我投诉就删除的份上,确实还不能算无良,还算是有点良知啊。看,我多宽容啊……
反思一下,我被人利用也是自找的啊,又一次知道啥叫言多必失了。
上篇文章,我的本意是说做教育“淘宝”模式难度很大,其实和跟谁学关系不大。我觉得评价一个刚上线一天的网站是特别不靠谱的事,我必须不能这么不靠谱啊。
不幸的是,那个标题党文章被陈向东老师也看到了,陈老师用他那一贯显得语重心长的声音在微信上跟我开玩笑说我抨击他了。我说我哪儿敢啊,回头必写一个夸您的文章以赎“罪”。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刚上线几天的网站,无论褒贬,我觉得都是狠不靠谱的事情。所以我之前既不是贬“跟谁学”,现在也不打算夸“跟谁学”。虽然,不靠谱的褒贬咱不能做,但是不靠谱的揣测倒是可以做一做的。
首先,从陈老师对媒体披露的一句话“若要做个类比,跟谁学融合了O2O线上线下对接、美团以及大众点评的特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住址……来匹配”能看出两点来,其一,跟谁学的未来不会仅仅是一个目前“个体户”老师的平台,更可能发展成一个面向培训机构的平台;其二,跟谁学未来不会仅仅停留在线上,更可能发展成一个线上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其次,从陈老师对媒体披露的另一句话“而在平台功能上,跟谁学还将进一步深化,比如根据教学效果、学生的评价等数据,对平台上的老师进行排名;对老师的课程设置和营销进行特别的指导和建议等”能看出跟谁学未来产品的走向——这不仅是一个帮老师营销的平台,而是有一个很大的野心就是建立一个更底层工具化的平台。
YY教育的平台起源是它们的直播工具,跟谁学必然也得找到自己平台的核心工具的价值。虽然建构在一个工具属性上的平台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我确信无工具属性,只单纯的靠倒卖流量的平台纯属空中楼阁。
上边不靠谱的揣测其实还是有一点旁证可以论证的,那就是它们的百度系的产品、技术团队。如果只看现在跟谁学的网站的架构,压根不需要那么多精通算法、大数据的人。用这些技术高手,必然后续还有大招,这个大招说不定就是要建立一个可定制的标准模块化的学习管理系统的教学底层工具。
以上的揣测到底靠不靠谱,只有用时间来证明了,我只能立此存照了。
我看到外界有人说跟谁学是P2P模式,我也没明白这两个P指的是什么;我也看到陈老师反驳说跟谁学不是C2C模式。其实,这种虚幻的概念根本不重要。
但是从对接供需双方的角度看,比作淘宝也无不可,这和产品是否标准化无关。如果比作淘宝,其实我们能看到阿里由淘宝演进到天猫的发展模式,或许也就是跟谁学未来的走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淘宝,再想想教育培训,能成事的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C,有的只是大B或小B。从这个角度看,也印证了陈老师拿自己跟美团、大众点评的比对。无数的小C如蚂蚁一样成为淘宝流量和用户的搬运工,最终受益的是谁呢?跟谁学或许也会走出一条类似的道路吧。
陈向东老师其实微信里还和我说了另外一句话,大意是,做成这事可能确实不容易,但我坚信有人能做成,既然确信有人能做成,我自己为什么不试试呢?
恩,这就是情怀!
(来源:多知网 本文作者为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微信号: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