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拆分为“教”、“育”两层含义,“教”是传授知识,“育”是知识被教会。从教育的本质含义来讲,网络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扮演着传授知识的工具角色,其“育”的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且难以考究评估。网民对办学资质、教学模式、课程质量、学习效果、认可度等方面的担忧凸显出网络教育行业整体面临的一些困境。
授课方式与课程效果的冲突。不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均具有周期长、非短期收益的产业特征。应试教育、学历教育、职业认证并不是说一两次课程就能评估效果。而对于小升初、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时效性非常强的教育,倘若网络教育的质量不好,那么就会造成错失当年考试时机的遗憾,对学习者来讲不仅是经济损失,更多地是精神压力。逾四成被调查者会担心网络教育的课程质量、费用/缴费保障,假设免费模式、或者比同行低的价格是吸引用户的策略,那么使目标用户对网络教育的收益达成“看得见、抓得住”的信任保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教育使用者与购买者的冲突。依赖于父母的学生群体,对网络教育课程的选择并没有完全决策权。购买者看重效果,使用者在乎趣味。加入网络教育使用群体的无决策权用户,如何将这种强加下来的学习进行到底呢?单纯地将线下课程搬运到互联网上,趣味性大大减分,更体现不出网络教育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将线下教育资源整合到网上,一来搜索难度大,二是版权问题的阻碍,即使找到了优质资源,拥有者是否愿意分享;将网上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要追求质量,必须要考虑溯源问题。
上网学习的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互动及监督的学习氛围,仅靠个人自律,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抛开网络教育的质量、效果等硬件因素,仅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网络教育对学习者的意志力、自制力、主动性、自控性要求更高,什么样的人群能够坚持长期的、枯燥的、孤独的学习呢?换句话说,这也正是网络教育所要面对的“留住用户”的问题。(来源:199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