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新趋势 发布日期:2013-08-27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连续数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在2012年遭遇了尴尬。先是中国教育集团和双威教育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先后退市,然后是新东方遭遇浑水公司做空。而北京的一纸奥数禁令,也令学而思、学大、安博等相关企业大受影响,股价持续低迷。与此同时,与2011年VC、PE争相追捧教育培训行业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发生在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寥寥无几。进入2013年,中国教育行业将会呈现哪些新趋势?在高增长、高利润的“野蛮生长”过后,教育培训企业又该如何应对行业与市场的变化?
行业趋势篇 趋势之一:大机构开拓三四线市场
【越是偏远的城市,大机构越是拼不过本土机构,大机构的品牌、资本优势都无从发挥。】
随着一二线城市教育培训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大机构纷纷开拓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实际上,教育培训行业最大的市场仍然是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新东方CFO谢东萤曾表示新东方京沪地区的营收在全部营收中占比40%,贡献了60%的利润。但是,一二线城市的教学点已经基本饱和,何况教学点过于密集,单个教学点的利用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以学而思为例,2012年以来,学而思在北京、上海以外的小班业务在全部业务中的占比超过了20%,这一数字远远超过2011年一季度的2.7%,京沪以外的营收增长数字也远远超过了京沪两地的营收增长。最近一个季度,新东方京沪地区的营收增长只有12%,而其他地区的营收增长则有35%,新东方还明确表示,未来只在二三线城市增加教学中心。
然而,“大机构很难深入三四线城市”已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侯瑞琦表示:“主流的教育企业都是直营模式,深入更偏远的地区,在产品、服务标准化方面,很难做得好。”
“新东方业绩最好的地方,都是教育资源较多的城市,高校密集,包括北上广深和武汉、西安。首先,偏远的城市教育资源更加有限,不像一线城市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可以聘用。三四线城市的培训机构,其功能更像是中介,负责招生和提供教室,他们在本地有一定资源,会聘请在校老师兼职教学。他们不会自己培训老师、研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案。越是偏远的城市,大机构越是拼不过本土机构,大机构的品牌、资本优势都无从发挥。”侯瑞琦说。 然而,K12(中小学教育)和留学市场的四家上市公司,都是在北京海淀区创业。“在教育行业,机构搞‘农村包围城市’更不行。无论是日本、韩国,最好的机构一定是自首都起家,并且在一线城市做得最好。”侯瑞琦表示。
趋势之二扩张更关注效率 【教育培训行业已经从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粗放式扩张阶段,慢慢过渡到比拼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的竞争阶段。】 自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2010年,教育行业又迎来一个上市高潮期,安博、环球雅思、学而思、学大等4家企业在美国上市。随后,大量的资本看到了教育行业的高成长性。 “这个市场的发展类似股市,旺季的时候吸引了大量资金,所有的机构都在扩张规模、塑造品牌、抢占黄金地段开店,却很少关注扩张的效率。”侯瑞琦告诉记者。 飞速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利润的下降和内部管理的失控。以学而思为例,其扩张到巅峰时,全国开设了275个教学点,季度营收增长在60%左右,而同期利润却下降到3.5%。新东方亦然,在过去的四个季度新开238个学习中心,远远超出了原计划的80~100家,但上海地区竟然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季度亏损。新东方管理层公开承认企业扩张过度。因此,包括新东方和学而思在内的不少大型机构,2012年的扩张速度明显低于2011年。 除此之外,虚假宣传、低下的教学质量、恶劣的售后服务……教育培训行业中出现的种种乱象,成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大小媒体集中报道的热点事件。 “随着一二线城市核心市场竞争的近一步加剧,消费者趋于理性,2013年,教育培训行业将会慢慢从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粗放式扩张阶段,过渡到比拼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的竞争阶段。”侯瑞琦表示。
旁 观 大象踩不死蚂蚁 “未来,中国教育培训行业会形成‘大品牌+小机构+自由职业者’的格局。”雪球财经分析师李莹如此看待教育培训市场。 在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容量最大、增长最迅速的K12(中小学教育)市场和留学市场上,行业格局已经初步奠定。“在2011年这一轮的扩张之后,凭借品牌、资本、人才的集合优势,大机构吃掉了更多市场份额,而小机构和自由职业者会在特定区域、特定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大象踩不死蚂蚁。而营收在1亿元上下的中等机构的日子最难过。”李莹表示。 “从消费心态来讲,一般消费者只能记住3个品牌。一个教育机构,要么在一个细分市场做到前三名,要么在一个区域有地域优势,否则很难活得好。”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侯瑞琦认为,2011年,中等规模的教育机构获得投资的就有十多家,在拿到融资之前,他们也能在几个城市开十几个教学点,营收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他们拿到钱之后,也像大机构一样扩张规模,但是在品牌、师资方面都没有优势。如今,这些机构都活得很惨,成本持续上涨,上市无望,2012年营收下降30%~50%的也有好几家,而在2013年,估计会有不少企业会被迫退出竞争。 事实上,教育行业非常零散,大企业无法像腾讯、百度在互联网行业一样,形成绝对的垄断。而且,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各自的特质,大企业无法依靠资本、品牌优势,采取覆盖性的战略。因此,只要创业者在产品研发和师资力量上下功夫,就有自己的机会。“给中小企业的建议是,找准细分领域,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细分领域做起来的,比如,在琴棋书画、艺术培训方面,中国就有很多机会。在日本、韩国,艺术类、兴趣类、运动类的,和他们K12的学习培训,市场容量差不多。”李莹说。 在李莹看来,中小企业选择教育行业创业,能够成功的必然是选择直营模式而非加盟。如果一个企业愿意投入几年研发内容,创始人必然有一定的教育情结,不会愿意把自己精心研发的产品放到加盟模式中,让加盟方损害产品的质量。何况,教育产业的利润非常丰厚,他们也不会愿意分给他人。
细分市场篇 少儿培训还会疯长 在2009年之后,随着75后到80后人群成为父母,孩子教育的起步时间越来越早,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国内商业地产的发展,shoppingmall 大量开业,少儿教育机构成为shoppingmall中聚客能力极强的一种业态,也带动了少儿教育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中小学课外辅导、留学市场竞争激烈和教育集团扩充产品线的需要,少儿教育市场也因此获得了持续增长。 如今,多数机构开办的少儿教育业务主要集中在英语培训,这个市场的竞争也最为激烈。近年来,成立于2000年年初的一大批成人英语培训机构纷纷成立少儿英语品牌。2008年,实力雄厚的迪士尼英语正式进入中国,2011 年,继泡泡少儿之后,新东方旗下的高端少儿英语品牌迈格森成立。除此之外,国内还有瑞思、贝乐、Lily、戴尔国际少儿英语等一大批独立的少儿英语机构参与竞争。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全国各个省市的学校考试标准都不同,应试教育的产品复制难度较大。因此,少儿教育机构都有一套自己主导的产品,多半是以授权方式从国外引进的一套教育产品,以直营或加盟的方式在全国扩张。多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阶段,先抢占有利位置开店,然后才有机会做到规模第一。 点评: 雪球财经分析师李莹:无论是从行业发展还是教育责任角度看,少儿教育市场的野蛮生长状态都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在一个细分领域,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直营而非加盟方式运营,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才有机会成长为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