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产经 > 教育

赢鼎无奈的K12转型

出处:教育周刊 作者:记者 刘亚力 网编:王诗文 2016-09-18

在高考报考产品中做得风生水起的赢鼎教育,近日宣布做名师机器人产品,要将业务延伸至中小学。赢鼎教育作为高考报考品牌不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要做教育全产业链,这背后的隐情是什么?在教育每一赛道都盘踞着重量级竞争对手的今天,赢鼎的转型能否成功,业内为之捏一把汗。

布局K12

以做高考报考产品见长的赢鼎教育最近有了新动作,该公司董事长王海涛在9月10日宣布,要做名师机器人产品,先做高中,接着将业务延伸到中学和小学。赢鼎教育可以说是做高考报考产品的赢家,公司创办于2009年,成立之初主要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来发现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盲目地填写高考志愿,于是率先进入高考报考这一细分市场。该公司抓住了2014年高考改革的信息,推出的高考报考产品利润颇丰。赢鼎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后,2015年净利润达到1.1亿元。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00多万元,仍然保持高考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北京智教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马铁鹰认为,俗话说“一招先,吃遍天”,在高考政策红利面前,赢鼎是“快了半步”,赢在“起得早”,因此在全国拓展很快,目前已经布局全国300多个城市。

如何布局K12,王海涛有自己的策略,“以高考报考产品作为导流,进军K12”。据了解,赢鼎教育的名师机器人包含名师课堂、答疑平台、练习题库和学习回顾四个板块;产品包括赢鼎智能iPad、赢鼎智能盒子、赢鼎智能笔、赢鼎智能练习册、智能书签、赢鼎教材以及赢鼎笔芯。在赢鼎智能iPad中,内置了赢鼎教育的名师录制课程,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教材包含了高中的所有科目。智能笔最前半段有一个摄像头,当把智能笔对准某一道题目的时候,摄像头会自动识别,识别后赢鼎智能iPad会自动开始讲解所选择的知识点或者题目。“进军K12名师资源非常珍贵,这对于赢鼎来说是个挑战。”一位业内人士讲道。

内外交困

赢鼎教育转型做K12产品,其中自有缘由。“现在高考报考产品已经成为红海。”马铁鹰表示。高考报考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尉迟道坤分析,按照提供服务的模式,高考报考产品大致分为四大类:基于兼职名师的一对一咨询、评估、辅导,如赢鼎教育;基于数据库的延伸性推荐服务,如完美志愿;基于院校UGC内容的小而美模式,如乐学高考志愿;基于智能客服机器人的招生平台互动,如小言高考2015。

高考报考市场,教育巨头已经出手。2016年6月,好未来发布了《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之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iPIN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其中重要一项合作就是“人工智能+教育”,新东方看中了iPIN的完美志愿产品,完美志愿团队特别研发了高考志愿“智能填报”功能。面对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王海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完美志愿和新东方在高考报考产品方面没有强大的优势,新东方和好未来只是在大中城市积累的生源比较多,新东方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有学员,而赢鼎已经拓展到了全国300多个中小城市。我们是以高考报考产品为入口,做其他产品的价值链的整合,新东方和好未来现在只是做它们固有的产品,没有做高考报考产品多方面的整合。”然而,好未来和新东方在K12领域的三四线城市拓展势头也很猛。

据了解,赢鼎教育的“高考报考俱乐部”系列产品依靠加盟代理模式来进行拓展,这种运作模式成本极低,这也是其利润高达60%以上的原因。然而,个人代理商的模式风险很大。据了解,赢鼎教育采用代理商模式,2015年公司在全国设有302个代理商,其中绝大多数为个人代理,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华北等高考大省的代理商。

丹诚资本经营总监蒋麒霖表示,赢鼎教育做高考报考产品,最初是通过卖光盘的方式卖给地方代理商,后来进行产品升级,把光盘改成在线课程。家长打开电脑,进行点播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这种模式非常传统,和卖光盘的方式类似。个人代理商依靠自己的地方教育资源来做市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旦这个产品地方家长不认可,风险就会很大。而且,尽管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高考发生两大变化:不分文理科,高一就要确定大学专业和选考科目;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大趋势,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文化和教育都不一样,赢鼎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在线课程未必适合所有的地区。”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确是刚性需求市场,但显然具有低频和季节性两大属性。就像卖月饼、大闸蟹一年只做两个月的生意。而且现在随着高考报考产品的竞争对手增多,加盟弊端越来越明显。为了规避风险,赢鼎教育选择把产业链做延伸。”尉迟道坤表示。

早已是红海

整体说来,高考报考服务市场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但是缺乏优秀靠谱的供给者。尉迟道坤分析,高考报考和留学中介一比差距就出来了。留学中介,往往有真正申请名校成功的人坐镇。而高考志愿咨询的从业者里,考上名校的咨询者很少,真正了解各专业学习内容和求职状况的人也很少。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今年4月公布,但具体细则并没有,有关政策的变化,很多高校招办的老师都未必能解读清楚。因此这个市场还远远算不上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大部分公司未来会转型到贩卖教育信息化产品为主,离真正的高考志愿咨询会渐行渐远。

和赢鼎教育竞争的完美志愿产品,有一个相对比较优势,就是大数据库能力,即筛选建立高校备选池,对备选池高校查证、咨询、专业水平、专业考取可能性、就业方向提供标准化的评估报告,直至帮用户确定最终填报名单。但绝大多数用户在完成上述服务后,大都会选择离开App进行其他方面的信息搜集。因此看起来很完美的服务逻辑,却很难沉淀下来一批优质用户群。

尉迟道坤表示,为了规避这个潮汐式营收风险和用户留存问题,一般企业会采取破局方案:前向一体化,如备考服务,进入到在线学习市场;后向一体化,如留学服务,进入到高毛利市场;多元化,如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进入到早教、研究生、公务员等培训市场。这三个破局方案在王海涛那里就演化为两大战略,一个是以高考报考产品为导流入口,对整个职业教育做全维度的整合;一个是名师机器人,不分品类,在K12以及应试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全方位地打通名师的内容批量化,渗透到每个领域中,进军教育全产业链。

王海涛的想法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业界对赢鼎教育的升级转型方案持审慎态度。“由于教育细分领域庞杂,每一赛道都盘踞着重量级竞争对手,高考报考服务对客户的黏性不强,因此,围绕现有生源做入口,进而拓展增值服务鲜有成功案例,这些新的业务方向,短期内不会产生利益,加上在同一渠道销售推广,加盟代理商是否有动力还值得推敲。”尉迟道坤表示。北京商报记者 刘亚力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