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北京中小学生迎来了2017年新学期。
“熬”过寒假的家长在长吁一口气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孩子放学后怎么办? 很多双职工家庭都面临着孩子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现阶段,小学生的放学时间一般在下午3点-4点。在这个“空档期”,孩子托哪儿才放心、如何不让托管变“脱管”是许多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心焦的问题。
各地频推校内托管新政
在巨大的需求面前,一方面,各类校外托管机构不断涌现,但因为缺乏监管与规范,在硬件设施、管理、卫生、师资等方面难以得到保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着手解决家长的现实困难,推出校内托管的相关政策。前不久,南京、长春、上海等地陆续发布校内托管新政时,迅速引起媒体和家长的关注。
其实,校内托管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多年前,国内很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济南、南昌、福州等都已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各地区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探索。这次南京推出的新政就被认为是三年前“弹性离校”政策的“升级版”。
在不断地试点、探索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托管服务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校内托管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所面临的包括师资、收费、安全、监管等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愈发明晰。而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到校内托管举措能否持久发展。
课后托管还需多方合力
对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红霞认为,课后托管并非单纯解决看护以及增强素质培养等层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性、多样性等深层次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建立比较完备的课后托管服务相关要素的严格标准并加强对托管活动的监管。
与此同时,校园托管的逐步推行也将对校外托管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可爱学创始人兼CEO陈远河看来,校园托管将对以往作坊式“小饭桌”这类小托管机构带来较大冲击;从长远来看,管理规范、为孩子的课外时间提供科学合理安排的托管机构将更具竞争优势。
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张洪伟也认为,满足不同家长需求的分层式托管服务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今后,除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承接托管服务外,少年宫、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公共设施、单位都可以承担起基础的托管服务;民间托管机构则提供特色课程服务,解决个性化需求。
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相关报道详见D02-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