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9点, 又一家教育机构宣布落幕, 永远的离开了教育行业的舞台。
与之前大多数倒闭的机构不同, 这家机构没有选择逃离和躲避, 尽管说了再见, 但它走的很体面。
它的名字叫“疯狂老师”。 它曾经疯狂过,也辉煌过,如今带着尊严,挥手说着“曾来过”。 “3年融资数亿,却拯救不了O2O教育模式”
“疯狂老师”创立于2014年。
同年10月拿到了号称“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在那个“项目遍地走,风投多如狗”的年代,数百万或许在某些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令人震惊的数字。
但随后的两年里,“疯狂老师”开始了它疯狂的融资之旅。 6轮,3亿。
从疯狂融资、疯狂补贴,到商业模式被质疑,再到孵化“叮当课堂”……在一系列挣扎之后,最终疯狂老师落下帷幕。
而它的落幕,也让不少人开始质疑那个起源于“清华学习吧”的教育模式——O2O教育模式。
“早有资本预言‘倒闭’,创始人曾发声辟谣”
网上关于“疯狂老师”的信息其实并不多。
入行比较晚的人大概并没有机会去经历它辉煌的年代。
翻开“疯狂老师”官网、公众号不难发现。
“疯狂老师”其实早已名存实亡近两年。
2016年9月22日, “疯狂老师”订阅号推送了最后一次推文后便再也没有了声响。
《身为教师的你离百万年薪只差一个享学科技》成为了“疯狂教师”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最后一次发声。
后台回复的应答也停留在了2015年的那次融资上。
相比于订阅号,服务号更是在2015年便早早断更。
2017年2月,
部分媒体报道“疯狂老师”资金链断裂,早已名存实亡。 尽管创始人站出来发声辟谣,但时隔两年后的今天,“疯狂老师”依然没能逃过“离开”的结局。
或许正如张浩所说, “疯狂老师”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 最终,葬送了自己。
“台湾机构已先行,倒闭成潮只因利润”
教育机构为什么倒闭? 这个已经被问了无数次的问题,在“疯狂老师”宣布离开的今天,再一次被提起。
什么“招生难”“留存率低”“内容不行”这些理由真的已经被说烂了。
归根究底,在于机构没钱了。
剖析了一大圈,说没钱了是最简单的结论,至于为什么没钱?
规模大一些的机构有钱是融来的钱,甭管A轮B轮天使轮,一通融资下来感觉自己这些钱能用十年。
可机构营收抵不上支出,当有一天融不来钱的时候,机构自然走到了尽头。
小机构就更别说了,从头到尾就是旱涝保收。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没钱?
两个字,“利润”。
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二胎政策放开,人口是个利好,未来本该有很大的增量市场。
可为什么连新东方、好未来都开始难做了?
你的老师好,我打个电话就能挖。你有口碑好,我也不差。巨头之间互掐,最终的结果是大家的市场投入都居高不下,学费上涨了,利润却越降越低。
这种情况,在北京已经出现。这两年大家不怎么提入口低价班了,不是几个大机构不打了,是大家已经成为习惯,这是招生标配,它已经不是新闻了。
追溯本源,2015年4月23日,新东方、学而思、高思在暑假竞相打出了“1元班”,甚至“0元课”。
引得全国各地的中小机构模仿,一时间,大陆培训行业打起了“价格战”。
然而,这还不是源头。
23年前,台湾补教业就玩起了0元课,18年前出现了倒贴课程。也就是学生暑假上课交1000元押金,如果全勤结课时会给学生返1500元。
仔细想想,是不是与现在的一些打卡课程交99返299的模式极为相似?
而在“疯狂老师”的发展史中,它也同样疯狂补贴过!
拿台湾的教培行业来说,2016年5月份台湾立案的补习班有18634家,而截止到12月份,补习班数量减少到17526家,仅在半年间锐减了1108家。
八九十年代 “补习一条街”南阳街,350米的街道密密麻麻排列着50多家补习班,一眼望去一楼全是招生前台,如今已变成了服装美食一条街。
盛极一时的400人大班,标配是13位老师。如今被隔成了100人、50人,不见了当年的熙熙攘攘。
如果能够从台湾的教培行业的发展史中看到我们,那未来的教培行业,是不是也一定会被逼出最好的服务。
正如狄更斯所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体面离开好过苟延残喘,‘疯狂老师’值得铭记”
就在前些日子, “市场人”公号上其实盘点过一次近年来倒闭的机构《中国教育机构死亡图谱查询》。 当时大BOSS给我的要求是,找出那些倒闭了,但没有卷款逃走、没有拖欠学员学费的机构,做一期推文。
但事实上,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来做,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卷款潜逃、拖欠学员学费,真正可被计入倒闭数量内的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最多能针对几个个例进行深入剖析。
可悲吗?
明明是教培机构,明明打着“教书育人”的旗号,却十倒九逃。 左边不要脸,在把左脸往右边这么一贴,右边二皮脸,拍拍屁股带卷钱走人了,谁爱骂不骂!
似乎教育机构离开的方式本就应该是拖欠学费,反而偶尔有两个负责到底的成了特例。
为什么会单独给“疯狂老师”出一篇推文?
诚然,O2O教育模式确实是疯狂老师与其它教育机构不同的地方。
但真正让我愿意去了解它、缅怀它的原因,是它负责的态度。
就在刚才,我让我的同事按照海报上的联系方式把电话拨了过去。
在三分钟的通话中,我的同事装成学生家长进行了退费事宜的询问,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打不通电话、找借口搪塞的情况,并且承诺退费会很快到账。
教育机构可以倒闭。
哪怕是赛车,也会有中途离开赛道的选手,可离开的方式有很多。
教育机构选择不了自己的结局,但我们能选择的,是自己离开的方式和样子! ——市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