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市场人 市场人的社交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8|回复: 0

中国在线教育12家"独角兽":最快一年半长成?有钱就投资?

[复制链接]

5715

主题

7684

帖子

76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9
发表于 2016-8-18 19: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鲸媒体刊发了一篇来自Edsurge的文章——《谁会是中国下一个独角兽教育科技公司?》,从外媒视角揭示了中国教育行业的格局及创业公司的发展趋势。

在本文中,鲸媒体打算结合教育行业的特点,给中国在线教育产业中的“独角兽”下一个定义,再扒一扒目前哪些赛道上已经出现了独角兽,他们的创始人和公司本身都有什么特点,背后又有哪些资本助推,他们又将走向何方?

现在,我们找出了12家独角兽和6家准独角兽!

 

一、HEY!独角兽!

  • 什么是中国教育科技行业的独角兽?

 为什么“独角兽”这个词会出现,它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通过查阅外国文献(https://techcrunch.com/2013/11/02/welcome-to-the-unicorn-club/),我们找到了它的起源——

最早在2013年,美国一家名为cowboy的基金里,有一个合伙人提出了这个概念,主要就是估值10亿美元的非上市公司。

为什么这样的公司叫做“独角兽”?其实只要了解投资规律就不难理解,全世界最好的基金都投资了很多公司,但却只能从少数的几个公司中得到回报——这是投资的常识。10个里面有一到两个有回报就不错了。比如4亿美元的投资要收回的话,那投资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至少要有2个市值10亿美元的20%的股份,或者一个市值20亿美元的公司的20%的股份。

投资人会思考一个公司达到市值10亿美元,回报的几率有多大。如果能投出估值10亿或2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这整支基金的表现就会非常好。

“独角兽”这个词多指诞生于硅谷的互联网相关或高科技企业。这个舶来品最早也是在中国的互联网界里出现。那么如果用在教育产业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中概股中,新东方市值是66亿美元,好未来是50亿美元左右,达内教育是7个亿美元,正保远程教育是4个亿美元,ATA市值是1个亿美元左右,今年年中上市的51Talk市值为4.5亿美元。

除了新东方和好未来市值超过10亿美元之外,其他中概股市值大约在4到5亿元徘徊,并且这些公司此前就是教育行业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因为这样它们才有了后来上市的可能。

由此,我们认为,估值5亿美元可以算是在线教育培训里的“独角兽”的标准。如果要给出一个定义的话,教育创业项目的独角兽应该是2000年以后成立,有“互联网+”及科技属性,且估值达5个亿美元的教育细分赛道上的创业项目。

为什么我们会以中概股在美国二级市场的情况来作为标准呢?首先,因为很遗憾,在A股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家能独立上市的教育公司,更不用说是在线教育公司了。就像昂立教育是借了新南洋的壳,学大是借了银润投资的道来重组上市,而且它们还不能叫做在线教育公司。而在新三板上,许多教育公司都认为自己PE、市值偏低,且没有足够好的流动性也是新三板的现状,因此不具备参考价值。

第二,从宏观经济的层面上看教育行业。如果对照资本涌入教育行业的时间节点和经济周期,我们会发现,在最近几个经济下行周期,都是教育培训资产价值很容易被资本认可的阶段。比如2008年的时候,金融危机之后教育培训资产的价值被放大了,2008年到2010年在美国有一股很集中的上市潮,比如正保远程教育(2008年)、学大(2010年)、好未来(2010年)、环球雅思(2010年)都是那个时候在美国上市的。那么往前看,早期资金的注入也在此之前两三年,例如2003年创办的学而思(好未来)在2007年拿到了天使投资,2009年9月又获得了老虎环球和KTB4000万美元投资,一年之后的2010年9月,学而思在纽交所IPO,融资1亿美元。2008到2010年期间,除了上述这一波上市的公司之外,IT培训公司达内(后于2015年上市)也拿到了融资。

在差不多8年前的经济危机时期,这波得到资本青睐的公司多为传统线下培训机构,而在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均转冷的时期,尤其是2013年之后,中国教育领域的创业项目又再次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不过,资本这次更热爱在线教育的概念。很多2000年前后成立的公司,比如沪江、达内这些公司也在这几年拿到了大额融资,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教育创业公司“独角兽”的属性之一就是“互联网+”及科技元素。

 

  • “独角兽”的特征?

 独角兽创业公司具备哪些特征呢?先看看美国人的归纳。

Cowboy基金建立了一个资料库“Learning Project”,收集了2003年2月截止到2013年11月市值超过十亿美金的美国科技创业公司资料。

在其中,他们找到了39家“独角兽”的公司(2003年之后成立的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科技公司)。统计发现,在所有获风投的创业公司中,达到这个估值的公司占比0.07%。过去十年,平均每年诞生4个独角兽公司,其中,Facebook是超级独角兽(市值大于1000亿美金)。每隔十年,大概有1-3个超级独角兽公司会诞生。

独角兽公司主要平均分布在四个领域:电子商务、大众导向、软件即服务和企业软件。中途转行的企业是少数。

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平均要花费7年多的时间才可能将资产变现,投资周期相当长。名单中的24家公司至少平均花费7年才上市或者被收购,除了YouTube和Instagram之外,这两家公司都在成立两年内超过了10亿市值。仍有14家公司未上市,因此还会将资产变现时间扩充到8年。9家被收购的公司的平均市值是13亿美金,买方很喜欢在公司这个市值的时候去收购它们。

就这些独角兽的创始人而言,没有经验的、二十多岁的创业者是少数。受过良好教育、三十多岁、有过合作经历的联合创始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独角兽公司创始人的同质性很高,他们大多都是工程科背景。大多数的创始团队都有一起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很多创始人之前就在科技领域创业过,很多都过了30岁。有两家电子商务公司是女性创始人(Gilt Groupe 和 Fab),而且没有独角兽公司有女性CEO

那么,如果按照估值5亿美元的标准和我们的定义,中国教育科技产业有哪些独角兽公司呢?

 

 二、中国教育科技产业独角兽

  • 赛道和估值?

下面我们将列出符合我们评判标准的独角兽公司——重复一遍,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创业项目的独角兽的标准是:2000年以后成立,有“互联网+”及科技属性,且估值5个亿美元(约30亿元人民币)的教育细分赛道上的创业项目。

然而,许多公司在公布融资信息时并没有透露估值情况,同时融资的真实性亦不能从发布方单方面考证,因此我们是根据公开资料进行判定:根据投资行业惯例,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拿到1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大概出让了20%左右的股权,因此估值约在5个亿左右。所以最新一轮融资的金额是最主要评判标准(如果是虚报数额的请自行啪啪打脸,我们不负责哈)。

按此判定,目前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教育科技圈独角兽公司的有12——轻轻家教(2015年6月,C轮融资融得1亿美元),Vipabc(2015年11月,其母公司iTutorGroup获得近2亿美元C轮融资),VIPKID(2016年8月,C轮融资获1亿美元),一起作业(2015年2月,D轮融资获1亿美元),猿辅导(2015年3月和2016年5月,D轮和D+分别获得600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融资),学霸君(2016年上半年,新一轮融资额传闻为近亿美元),Udacity优达学城,2015年11月D轮融资 1.05亿美元,鉴于其也在中国开展业务,因此归入统计),沪江(2014年C轮融资1亿美元;2015年10月,D轮融资10亿人民币),新东方在线(据其新三板招股书,2016年2月获腾讯3.2亿元人民币投资,当时估值约25.6亿元;7月份,新东方网又完成了新一轮增资,八家做市商共出资后其最新估值达到31.73亿元),宝宝树(2015年7月,完成C轮3亿美元融资;2016年6月又宣布完成30亿元人民币融资),贝贝网(2016年6月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蜜芽宝贝(2015年9月,完成D轮融资1.5亿美元)。

国内其实还有不少准独角兽,我们把估值减半,也就是说最新一轮融资拿到5000万美元(3亿元人民币)的,列为准独角兽的行列。这样的公司包括邢帅教(2016年5月B轮融资3亿元),慧科教育(2015年11月获3亿元B轮融资),小站教育(2015年12月C轮融资获8400万美元),慧沃(2015年6月和2016年4月的B轮和B+轮分别获1.2亿元和1.5亿元),跟谁学(2015年3月宣布获得A轮融资5000万美金),阿凡题(2015年12月宣布完成金额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表1

通过梳理,有这样几点可以关注:

1、目前中国教育产业出现了独角兽的细分赛道,包括K12领域的找家教平台、工具类-直播课平台,还有外语学习外教1对1的赛道,MOOC平台及全科学习平台,还有母婴电商及服务平台。

产生准独角兽的赛道包括职业教育平台、留学一站式平台,K12答疑解析平台,还有幼教家园互动及课程内容提供平台。

2、在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中,产生最多独角兽公司要数母婴电商及亲子服务类平台和英语学习平台,其中宝宝树、蜜芽宝贝和贝贝网的估值都号称超过10亿美元,即超过60亿元人民币。(注:我们之所以把母婴电商的创业项目也归入教育科技领域是因为这些电商平台从业务上其实已经延伸至社区及泛教育平台了。)

在语言学习赛道上,沪江号称估值超过70亿元人民币,iTutorGroup(vipabc)的估值也超过了60亿元人民币。另外,硅谷起家的MOOC平台Udacity估值也超过了1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开始以“优达学城”的中文名进军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5家公司,估值都达到了10亿美元,也达到了美国对于独角兽创业公司的估值判定。

3、从独角兽的业务转型看,伴随着估值节节升高,必然伴随着平台化战略转型,以及业务品类的扩容,因为这是未来拉动业绩的想象空间所在,也是有可能产生壁垒的地方,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越来越重——其实只要对比阿里巴巴、携程这样的平台公司,即使是平台类的公司也不可能是轻资产模式,服务、信息审查、师资、教研、合作伙伴……至少有一环要做得足够重。

4、北京和上海是独角兽和准独角兽集中诞生地,这也与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互联网人才资源是高度匹配的。在12家独角兽公司中,有6家公司在诞生于上海(Udacity诞生于硅谷,但来到中国公司落户上海),5家诞生于北京,还有一家诞生于杭州(贝贝网),并且在上海的公司都纷纷在北京建落脚点,例如轻轻家教、学霸君等都在北京开了分公司。

6家准独角兽公司中4家诞生于北京,一家诞生于上海,还有一家邢帅教育诞生于云南大理,之后总部迁至广州。

 

  • 背后资本?

下表是在教育产业投出过两个以上独角兽/准独角兽/上市公司的基金或公司。

表2

统计结果是:

1、同一赛道投两家的有红杉资本投资的VIPKID和51Talk(真人外教1对1直播平台),真格基金也投资了上述两家公司;又如在家教O2O赛道上IDG押宝轻轻家教和疯狂老师(2016年6月C轮融资2亿元,因为数额未达到我们设的标准,所以没有列入表中)。有意思的是,不同赛道投资却变成竞争对手的有IDG投资的猿辅导(原为教育社区、题库类产品,后发展直播课程)和疯狂老师(原为家教O2O平台后拓展直播课程)。

2、有的基金偏好同一细分市场中不同赛道上的项目,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对同一细分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所投项目由于赛道不同,还有业务整合互补甚至股权合作的可能。例如软银投的沪江、iTutorGroup(vipabc)都是外语学习领域;顺为也偏爱外语相关领域,投出了外语学习平台中的独角兽沪江、互联网+留学领域的准独角兽小站教育和外教1对1学习的上市公司51Talk。

3BAT互联网公司更倾向在中后期进行投资,且偏爱平台类产品。但是BAT投资了教育标的后,倾斜、提供了多大资源,双方产生了多大协同作用目前似乎还没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例子。

4、老牌教育机构中的好未来也投出了两家独角兽公司——轻轻家教和宝宝树,以及一家准独角兽公司慧沃。标的公司都是和好未来产业链相关的,其中从广州智康1对1和轻轻家教的整合开始,双方就已经开始探索深度融合了。

 

  • 成为独角兽的年限?

我们做了个统计,有三家公司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才成为了独角兽,分别是vipabc(14年)、沪江(14年)、新东方在线(16年)。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21世纪互联网教育发端之时就存在,因为熬了下来,才在近三四年赶上了最新一波资本热潮。

在母婴电商及亲子服务平台领域,这一行业大概在2013年、2014年才受到关注,宝宝树也是这段时间内进行了从社区到电商的转型,蜜芽宝贝也开始拿到大额融资,贝贝网则顺势成立,因此他们依托垂直电商业务成为独角兽大概也就是2到4年时间。

K12的平台、工具类公司,成为独角兽的时间最短是1年半,最长是4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拿新东方、学大这些憋了十几年才上市的公司相比,成长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这个年限也与最新一波在线教育热兴起的时点是相符的。

Udacity作为唯一成为独角兽的MOOC平台,算是给近年一直被唱衰的MOOC争了口气。课程的优质程度、覆盖面、平台流量、完课率及商业化的进展对于MOOC平台而言是几大关键指标。

vipabc的估值破10亿美元,以及VIPKID今年连续获两轮融资并晋升独角兽,反映出资本对外教真人一对一概念的青睐。我们分析,VIPKID估值的迅速攀升,一定程度上与51Talk上市的示范效应有关——处于幼教及青少年这一学龄段的VIPKID客单价及营收增速较为亮眼,而今年年中上市的51Talk(市值约4.5亿美元)也给VIPKID的融资起到了示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对于VIPKID来说,上市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未来其也不排除扩展业务品类,推出其他年龄段的英语培训业务或其他语种业务。

总体而言,从2013年在线教育受到资本关注后,确实催生了不少独角兽公司,但教育行业是个慢热行业,虽然在互联网效应下可便捷地捕捉流量、迅速扩大规模,但背后客观存在的变现及业绩问题,也成为业内甚至外媒认为存在泡沫的原因。

 

3

 

  • CEO背景咋样?

从表1中,我们也扒了扒独角兽公司掌舵者(CEO)的情况。在12家独角兽公司里,60后、70后、80后的创始人各有4位,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从年龄段上看不出与创业项目所处领域的关联。

而在准独角兽公司里,我们看到7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CEO为80后,仅有一家为70后。

从创始人角度看,30岁左右的80后算是第一代互联网用户,毋庸置疑会是“独角兽+准独角兽”公司的创业主力军,行事更为高调。60后的优秀创业者如vipabc、轻轻家教、Udacity等公司的创始人由于在互联网行业或者在线教育里面里有较深的积淀,步伐较为稳健,公司也较为低调。70后的CEO年龄也更倾向于75后,他们与80后创业者有相似之处,整体也比较稳健。

在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中,女性CEO有2位,分别是VIPKID的米雯娟和蜜芽宝贝的刘楠,有意思的是,她们都处于幼教领域,直接买单者为家长(成人)。数据显示,这一阶段的妈妈更愿意为孩子有质量地成长买单,这一领域创业的女性CEO或更了解主要用户(消费者)的需求。

 

  • 独角兽/准独角兽公司的投资情况?

在成为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后,不少公司都悄悄进行了投资布局,这也在他们的战略之中。我们根据公开资料稍做了梳理:

表4

不难发现,有了资金之后,不少加快跑马圈地和业务纵向横向扩张的独角兽/准独角兽已经默默进行对外投资,有的甚至成立基金邀请专业GP一起玩。

我们可以发现,像沪江、新东方在线这种大平台类的公司更倾向于多领域多元化投资。而希望在现有主营业务领域继续深耕的公司更倾向于投资与现有业务可进行互补(导流或承接流量转化)的公司,如小站教育、慧科教育。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业务,投资无疑为最佳的试水方式和拉动增长方式,宝宝树、邢帅教育、慧沃、跟谁学都对主打内容服务的标的感兴趣。

此前一批老牌教育机构发展到第4、5个年头时还在忙于线下地域的扩张,投资的魄力远赶不上这批新玩家,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时代特性和资本的助推也使得这批独角兽/准独角兽对资本合作的心态更开放、更重视。

 

结论:

在目前国内的教育科技产业中,估值5亿美元独角兽门槛的情况下,这样的公司我们找出了12家,估值在2.5亿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的准独角兽大概有6家。它们多诞生在发达沿海地区,以上海和北京尤甚。

从它们所处的细分领域看,K12辅导、外语学习、泛教育学习、母婴电商领域均产生了独角兽,接下来爆发的点将会在职业教育、幼教,而留学+留学后服务市场也正受到资本的关注。从更细分的赛道上看,各领域平台类的独角兽最多只能容纳12家,甚至只有1家,应用工具类产品最后转平台甚至做重也是必然趋势。

在助推这些在线教育公司成为独角兽的背后资本,包括老牌的基金和风险投资,也包括BAT等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关注,还有好未来这样的老牌教育机构。在独角兽中67%的公司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5个亿美元的估值规模,这与最近这一波在线教育热潮息息相关。

独角兽公司的掌舵者(CEO)中,60后、70后、80后创始人的数量旗鼓相当,而在准独角兽公司里绝大多数公司的CEO为80后,这与他们作为互联网早期用户的身份相当。

估值高企,得到了资金支持之后,不少加快跑马圈地和业务纵向横向扩张的独角兽/准独角兽已经开始对外进行投资,回望此前一批老牌教育机构发展到第4、5个年头时,投资的决心和动作远赶不上这批新玩家。

此番梳理之后,我们有一个直接的感受是:在线教育领域这些独角兽/准独角兽中,还没有出现模式更令人眼前一亮的公司,尤其在技术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游戏化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概念依然还不是国内在线教育行业的主流,这也与教育行业比较慢、服务更追求效果的属性有关。另外,创客教育、家庭教育、国际化学习这些细分市场上也有可能出现独角兽公司(民办K12学校和民办高校也会有不错的估值,但在本文中不列入教育科技领域的范畴)。

然而,对于教育公司而言,不能忘记的是,内容、教研和服务,始终是其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点。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未来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独角兽可能会从这两个维度里面诞生:一是,有足够年头历史积累和收入量级的、主体业务是传统教育机构,但辅以在线教育概念深入发展的公司;二是,可以把互联网的优势嫁接到教育培训中的科技驱动型公司。

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平均要花费7年多的时间才可能将资产变现,投资周期相当长。那么在线教育领域的这一批独角兽公司,要多久才能实现资产变现呢?为了实现资产变现,上市和被收购及合并是全世界独角兽的宿命,中国在线教育领域的这些独角兽也逃不过。如果在同一赛道同时存在着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公司,后者业绩、市场地位弯道超车或蛇吞象反并购独角兽的概率可能会比较小,看看互联网领域的合并抱团就知道了,例如最近的滴滴和Uber中国,还有早前的美团和大众点评、58同城和赶集、携程和去那儿等。

在外媒Edsurge看来(回顾《谁会是中国下一个独角兽教育科技公司?》),虽然中国教育产业可能会存在泡沫,但中国作为世界的教育科技中心会带领亚洲的崛起。而且那些能够推动科技的发展,并且对投资者和学生们都能产生很好回报的公司,将会成为下一个世界教育领跑者。

 来源: 鲸媒体   作者: 廖丰、彭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16066458号-1|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市场人 ( 京ICP备2023000371号-1 )

GMT+8, 2024-11-24 18:45 , Processed in 0.06940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