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的市场人 市场人的社交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7|回复: 0

真格基金冯新:疾风暴雨式的摧枯拉朽式的教育革命不会出现

[复制链接]

5715

主题

7684

帖子

76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9
发表于 2014-11-5 19: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10月31号,在新东方与爱乐奇主办的“解放教育——互联网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中,真格基金合伙人冯新做了题为《互联网教育的泡沫化生存》的主旨演讲,并提出泡沫是整个创投圈里的一个核心的游戏规则。如下是笔者整理的演讲全文(有删节)。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互联网教育的泡沫化生存。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互联网泡沫的声音已经很多了,有人说2015年,整个互联网教育就会迎来一拨泡沫的破裂,也有警告大家,互联网的寒冬马上就要来了。实际上泡沫是整个创投圈里的一个核心的游戏规则。


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一起合谋形成的,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有大把连续创业没有取得成功的创业者,这些人就像荒原上的狼一样,眼睛是绿的,一旦有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另外一拨人就是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手里拿的钱是有时间周期的,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手里的钱投出去,不管有没有合适的创业者,都必须把钱投出去,所以在这样资金的压力下,很多人会投入到这里面去,成为泡沫破灭的助推手。


大拨的创业行为和投资行为都是盲人摸象,在整个行业里真正具备先知先觉的人永远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后知后觉。


我们会看到,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一些下场和结局:


第一种是在一个天量的市场里,有可能出现一个现象,遇到超一流的选手,这时候碰到了长线资本,经过漫长的市场补贴期之后,这个市场补贴期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是八年,最后达到了市场的收割期,这种在整个的经济圈领域里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接下来的一类选手是,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一个超一流选手,也不可能塑造这样一个现象的企业,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会非常的务实,做的商业模式设计是非常接地气的,当泡沫来临的时候,他们是不惧行业泡沫的,因为他们有经营支撑,使他们能够顺利落地。


第三种就是当风来的时候,飞上天的猪多数是后知后觉者,这些猪当泡沫破灭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是没有翅膀的,就会非常悲惨地摔下来。


泡沫有价值吗?会出现纯粹理性的市场吗?


在投资领域里,在虚拟经济里,永远不出现理性的市场,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理性的人,就不存在投资这样的行业,整个这样的行业,就是要靠泡沫推动的。也就是说,泡沫引领我们前进。它特别大的价值就是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大家一起想一想,今天电商、团购,每一个消费行为在十几年前会发生吗?不会。而团购的兴起是由多少创业者和多少投资人拿白股和现金支撑培育了这样的市场,最终的胜利者是非常非常小的。


这里有一句话讲,小泡沫,小改变,大泡沫,大改变,无泡沫,不改变。如果你投入的行业是没有任何泡沫的,对不起,那样理性的市场是没有任何机会存在的。


互联网泡沫现在非常地热,但是实际上稍微冷静一点,就可以看到这个市场里,做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投资的人面临着两大困境,总结起来就两大方面:


一、如果把这个课程放在网上去了,变成单纯的比特码是收不上钱的。只要你把原来线下的有形产品变成比特码放在网上去,没有人会认同它的价值。


接下来还有一个更要命的,整个互联网教育到今天为止面临的困境就是学习完成率。学习完成率非常低,Coursera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美国互联网教育公司,有一千万的注册用户,但完成一门课的比例有多少?只有4%,意味着96%的人是根本不可能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这样的过程。


我们看一下线下的学习者


实际上所有做过教育的人都非常清楚,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学习成绩的分布,有好学生,有差学生,互联网上叫学霸、学弱、学渣,学霸是一开始就表现出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结果,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激励、肯定,老师表扬、家长表扬,会促使你在下一阶段的时候成绩更优越。


然后小升初、中考、高考一层层筛选,就会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当你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跟更优质的人在一起的时候,重新分配学霸、学弱、学渣,最终的优胜者进入了北大、清华、哈佛。最后到了顶级之后,才会成为自我驱动的人格,可以自律,自己去学习。在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中,97%的人最终会成为被动驱动的人群。


在这里,互联网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完成率极低的问题?


这是互联网教育塑造的学习情景,完全建立在对人性错误的假设的基础上。


任何一个产品,现在看太多做互联网教育的人,视频十几分钟,几秒切换画面,要怎么互动,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舍本逐末的东西,根本不改变互联网教育本质的一些问题。我们看两个产品,过去历史上出现的产品,回顾历史是最容易让我们看到问题,一个是电大,另外一个是高自考,都遭到了市场的惨败。


互联网的教育在这些问题上犯的错误和历史上出现的错误是一模一样的。传统的教育到底做对了什么?归类为两个:一、吸引力系统。二、压力系统。


什么是吸引力?


通过高考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入学学籍,入学的时候要交学费,分到每个班里,按照学习的计划有一个过程,如果你迟到、缺课会被惩罚,考试没有通过会惩罚,能考试缺口的时候,你会有一个竞争力。我们这样一个传统体系教育里,吸引力就是你获得这个学籍,这是学习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你通过高考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学籍,你会放弃这个学校吗?当然有一些特别牛的人,看不上这个学习,会退学。但是这样的人在整个的教育体系里是非常非常少的。


压力系统是什么?


入门考试。进去之后要交一笔昂贵的学费,当你分配到一个班级的时候,当你发现周围的同学都那么爱学习,学习都那么强的时候,会给你制造一个强大的压力,这是刚才提到的新东方住宿班学习成果效果最好,其实验证了这个。出勤系统、考试系统、论文答辩,所有的这些设计的都是压力体系,你哪个压力体系通不过,最终出门的时候拿不到那个毕业证,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最后我们看到的结局是什么?正常的学校里的学习率非常高,退学率非常低。


传统教育里到底做对了什么?对人性的假设是成功的。


传统培训机构的成功模式和困境就不讲了,所有的培训机构你们都知道。


再跟大家分享,哈佛大学有一个物理教授做了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叫做同伴教学法,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


哈佛大学马祖尔就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一会儿会讲互联网教育在这个地方可以有所作为的是什么。非常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其实翻转课堂做的是什么?就是把知识传递这件事在家里、网上完成,吸收内化这件事在线下、教室里由老师带领大家完成,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核心。


传统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链大家都清楚,所有企业的核心价值链说起来是两个,一个是怎么做产品,一个是怎么卖产品。放在教育机构里就是教学和招生两个问题。和互联网教育未来终极较量的就是你在这些价值里的环节,在你传递的价值,你的成本和效率这几个问题上双方的相互较量,尽管互联网一定会颠覆传统的教育,但是传统的工业化教育的优势仍然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大家不要对互联网有太大的迷信。


互联网的教育现在出现的一大堆的伪概念,包括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娱乐化学习、教育公平、打破大学围墙,这些思考一下,没有几个是能够站得住脚的概念。比如说移动学习,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你在移动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伴随的是传递信息,所以我们看到打游戏,在这个时候能够利用碎片化和利用工具来学习的,就是背点单词,听一点听力是有可能的。但是学习的过程,两个月以后你要参加托福考试,一天花上五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靠一天二十分钟的碎片能完成这个学习计划吗?扯淡。


互联网教育模式成功的观点,我自己提出来一个模型,就是吸引力和压力模型。


我们看传统的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然后在互联网教育里重新找到这些点,这些点就是吸引力和压力的模型设计。尤其是对我们线上做培训的这些机构来讲,吸引力在什么地方?简单讲就是迎合刚性需求:应试、升学、留学、考证、求职都是刚性需求,所有从理想主义出发去实现的理想最后都是纯扯淡。


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性的惰性问题,必须要像传统教育学习,建立强大的压力系统,你必须要占用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让他完成学习过程,这个目标你们实践不了,互联网教育就没有未来。当然,这里面我讲的,重点解决的是90%、80%的学习问题,而不是解决3%、5%基因的问题,这个用另外的思路去解决,不展开说。建立在认为人可以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的人性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完全是无用功。


互联网对教育的改造将是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人类的学习方式一定会被互联网彻底改变,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渗透和融合的过程。疾风暴雨式的、摧枯拉朽式的教育革命不会出现。过去以施教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将受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挑战,教育将死,学习永生。(来源:茄葩 作者:会玲)


附:现场讲座课件截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我未能像应当地那样去生活,当回首往事,我身后是风起云涌的苍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京ICP备16066458号-1|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市场人 ( 京ICP备2023000371号-1 )

GMT+8, 2024-11-22 04:10 , Processed in 0.07539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