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也会错的SAT语法题
SAT语法考试中,时态是一个必考考点,这个看似简单的知识点,用一些同学的话“从小学学到现在”,却总会难倒一大批学生。这其中,有“从小学到现在”时态规则“倒背如流”却怎么也做不对题的;也有美高学生甚至native speaker(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做题只会凭多年的语感,导致正确率不稳定的。尤其第二类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凭语感做题”也是SAT语法的大忌和初次接触考试的学生的通病。很久以前,我和大多数中国的学生、家长一样,认为在美国的课堂上,英语语法肯定没问题,更不用说这些“小儿科”的时态题。其实还真不然。我曾经在美国八所老牌常春藤名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这所富兰克林创建的古老名校是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6,我们的教育学院是今年全美第二,宾大培养了我崇高的教育理念,赋予了我专业的教学技术,难能可贵的是在大量理论学习的同时,宾大为我们创造各式各样的教学机会,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接触了新老移民、退役军人、美高学生,认识了很多native speaker。
说到native speaker(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人们总会自然的给他们冠以光环。当然,他们有着天生的优势,如语音、语调、表达更为准确、地道,因此,从小在美国上学的孩子在“浸入式”教学之下,应用英语语言的很多方面无疑要比在国内上学的孩子有突出优势。但“浸入式”教学能够面面俱到吗?或者说这一“备受推崇”的学习方法真的能够帮助孩子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吗?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我在宾大时期的小故事。
在我们的课上,常常需要小组合作准备各类教学demo(演示),对于设计活动、阅读/听力,美国本土学生们都表现的才华横溢,但一提到语言点,各位小姐姐们就开始头大了,用一位同学的原话“I never realize the grammar. I think ‘have done’ is equal to ‘did’.”(我从来没有想过语法是个事儿,我一直觉得”have done”和”did是一样的)。在他们看来,很多时态是没有区别的,但这些作为SAT语法常考的知识点,不了解其中的区别,又何谈能做对题呢?其实,这也不能怪这些美国人,在“浸入式”教学法里,语法已经很多年不在课堂上出现了,我们的教授不到40岁,说她是学习语法知识和学习如何讲解语法的最后一代。因此,连老师自己都不清楚语法知识的差异、没有真正的学习过语法,学生又怎么能明白类似语法点之间的区别呢?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语法知识,美国人“凭语感做题”,带来的典型问题便是:正确率不稳定,且常让“马虎”来背锅,例如,对于两道考察共同知识点的题目,一题学生“凭感觉”做对了,便觉得自己掌握了知识点;而另一题“感觉”错了,便会懊恼自己怎么马虎了,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
比如有道学生常错的SAT语法时态题,说的是印加人活着的时候经历了病症,死后科学家对其做研究。这题要对“经历病症”的“经历/experience”选择相应的时态。同学们基本都能很快排除其中两个选项,剩下两个就是纠结到底是选择-had experienced过去完成时,还是-experienced一般过去时。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觉得上下文保持统一,都用一般过去时,而错选experienced;一种是凭语感,哪个读的顺,而有的同学觉得过去时读的顺,就错选了experienced,有的呢,觉得had experienced读的顺,就歪打正着的选对了。但对于凭语感选对的同学,再遇到类似的题却并不能再次“感觉”对。
当我从美国留学归来加入北京新东方,选择做一名SAT语法老师的时候,我最想告诉同学们,语法规则需要系统学习。“凭语感”是不靠谱的,我们需要做到严谨细致,抓住考点的本质所在,才能在遇到类似题的时候都能选对,而不是靠感觉时对时错。尤其是在美国读书的孩子,保持“浸入式”教学带来优势的同时,一定要额外通过中国老师简单直白的讲解,才能在优势的基础之上,不至于在SAT考试中错失一些应得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