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er 发表于 2014-7-4 20:02:07

【案例】东北大板为啥火爆大街小巷

【案例】东北大板为啥火爆大街小巷
来源:知乎网 作者:汪惟【导读】夏天到啦,天气一热就想吃冰棍,现在满大街都是“东北大板”的红色小冰柜,无法抗拒呢。那东北大板这个产品火没火,或者说到底火到什么程度?对于不了解冰淇淋和雪糕区别的人,凭什么让人家放弃巧乐兹等,来买东北大板?转了这篇在《知乎》上得到上千人点赞的技术贴,推荐给大家。「公司」
制造东北大板的公司叫「红宝石」,是家大庆的公司,1992年开业的非北上广非省会城市的冰激凌厂。以前主要市场就在东北,在东三省的县级市基本都有覆盖销售,大概就是个挺努力的三线牌子吧。

首先红宝石这个公司自己是过硬的,卖冰激凌都能申请下绿色食品的称号,要不关系硬要不就是真还不错,而且本来也是黑龙江省级名牌。目前能起来也是公司厚积薄发的结果。

地方性的好口味迅速推到全国爆红,这也不是第一次。比如改良的凉茶(加多宝王老吉),广东陈皮水(娃哈哈小陈陈),东北格瓦斯(娃哈哈、秋林)都是由地方推全国的成功案例。而且现在手机和网络的传播效果更有利于让产品突然走红,这种情况以后只多不少。

「定位」
东北大板这个产品不是老产品,反而恰恰是2013年夏季的新产品,经过红宝石一年在省内的试销,2014夏季在全国布点销售。你看着这个产品很土很传统很国营,其实产品是经过精心定位的。

图:左边是旧产品,右边是新产品。图是厂家官网抓的,不是我改的这么PPT。

看图可以知道,厂家是有包装设计能力的(可能不是很高),也有更现代的包装机。但是故意给这个新产品取了复古还有点土的名字——「红宝石老三篇东北大板」。名字起得不错,”东北“联想到东北人的豪爽、国营、实在、量大等元素,“大板”也能体现商品比一般冰品量更足。而且名字短、简单好记,有利于顾客的二次传播。

名字简单,产品也是用最普通的包装——纸片和透明包装,突出怀旧感以及经典感。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屡屡被戳破的情况下,冰品市场添加剂超多的情况下,这种朴实带点土气反而能和其他商品区隔出来。这种情绪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近几年卖的很好的老冰棍。红宝石把这种情绪抓住再放大出了东北大板。

而且这包装很省钱,也是最终能把东北大板定在卖给消费者3块钱的原因。

「价格」
3块钱价位这一档,基本上工厂能够做出比较拿得出手的冰品给消费者了。终端低于这个价格的畅销品主要是硬质冰棍兵工厂、绿色心情、小牛奶麻糬的这些天下了。

东北大板几个口味,主要在复刻模仿东北省内的沈阳「中街大果」 和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棍」,可能还有一点西安「钟楼小奶糕」的影子,本身就都是地方的经典牌子和经典口味。

这个设定还是很成功的,着力突出了经典感和性价比。市场上,东北大板是极为少见的三块钱能买到的「冰激凌」,其他都是雪糕或者冰棍。
雪糕和冰激凌不是一回事,国家食品标准SB-T 10007-2008对冰激凌有乳脂含量的要求,厂家不能乱标冰激凌,雪糕不允许自称是冰激凌。如果你在冰柜前注意一下,会发现冷柜大部分都是「雪糕」,「冰激凌」很少。如果你真想吃棍状冰激凌,你吃的应该是「臻品巧乐兹」、「梦龙」、明治什么的。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冰激凌雪糕同口味对比吃,100个里面100个人都会选冰激凌,好吃。

因为雪糕是假冰激凌,在做纯牛奶奶油口味上就是不给力。业界对这个也算是想破头了,想出了各种添加剂还是做不了。但是奶油口味必须得做,所以要混入巧克力糊弄你的舌头,比如「随变」;插一根代可可脂棒涂一层脆皮,比如「巧乐兹」。

↑注意看都是雪糕。
冰品业界也有公司想做低价位冰激凌,经过各位有识之士的努力,结果就是市面上三块钱以下的冰激凌大概也就一个牛奶棒了——和香肠一样粗细。

三块钱的冰激凌东北大板,还挺大一个,当然受欢迎了。

在北京上海三块钱能买到还可以的冰品真的不多了,可能因为不做学生好多年,现在我在店里买的一般都是6块~8块钱的明治,4块5的可爱多,现在便利店里的「随变」现在也要3块5了。没办法,中心城市就这样就这价,10块钱一个韩国棒冰照样卖的很好。这之间有冷链有过路费有渠道费用,人力也贵,当然和出产地的消费层次不同。

东北大板放弃所有营销费用(其实还有一多半原因是不知道怎么花),用便宜包装,给终端的毛利率都要低一点,可能还有其他的生产技巧,都是为了能以性价比抢占市场。

说了这么多,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冰品业界,雀巢做「笨nana」,和路雪就做「bobo旋风」,光明就做「扒皮香蕉」,都是一个同质东西,就是为了抢点话题性。

这个东北大板。人家就是一门心思在做经典的定番口味。

「渠道」
产品面说完了,必须说说他的渠道。打铁不能光靠自身硬,东北大板目前的成功和它的渠道战略是绝对相关的。

快速消费品一般推新品的手法,就是「空中打击」加「地面部队」。「空中打击」就是投入广告轰炸,电视广告微博弹窗都能算空军。「地面队伍」就是业务员,比如商场KA业务员,杂货店业务员啊等等。

在完全没有空军的支持下(一毛钱广告没有),东北大板这支断腿的陆军是相当厉害的,为什么说是断腿呢,因为做不进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的,只能一家一家谈杂货店。

只做杂货店这通路,也是东北大板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红宝石东北大板只是一个地区品牌,一没名气、二没钱,要在一年内弄到全国各地,直营分公司不行,只能靠发展地区总代。

这帮地区总代也就是年销售额千万级别,是个贸易商行,有几台冷冻车。小公司不会登广告,也没有资本人力和关系去谈大商场便利店线路——毛利给不起对方,活动也配合不了,垫资周期也受不了。在大庆总部不能承担营销费用的情况下,只有教各位总代先从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开始——「扫街」。

「扫街」
是一个快销俗语,就是一条街一条街一家店一家店去找杂货店老板谈合作谈批发,是脏活累活。但东北大板不得不走,只能要求扫街一定要扫好。

要保证第一天的新兵能扫好这条街,从业务设计上就必须要想好所有的应对。
从店里现在的情况,我都能想象到业务员在说什么怎么推荐,学一个小时马上就能出门干活了。
「老板夏天要到了,今年特别热,冰激凌生意肯定特好。」「我们的冰棍特别好吃,您尝尝!」「才三块钱,比和路雪的便宜多了,我们专做性价比的。」「和路雪的冰柜不让放我知道,我们有自己的冰柜可以提供给您。」「我们冰柜很小一个,不费电也不占地方,我们每个月有电费贴补给您,夏天过了就给您拉走。」「您卖的不好随时打电话给我,先送货后结款都可以,我们有信心。」「您第一次进货,进4箱送1箱,我们正好有五个口味。」「我们这边还有海报贴在您门口了啊,老板生意兴隆再见,叫货打冰柜后面的电话。」

就这样,靠着这个小冰柜、靠着简单全面的售卖方式设计,以及执行力强的代理商陆军,东北大板在夏天之前基本铺了城市的各个小杂货店。之后就是口碑,旧店带新店,逐渐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感谢您看我的马后炮,至此,各位看官还觉得东北大板的红火是纯属偶然呢,还是和他努力开花结果有一点点关系?

Apple 发表于 2014-8-7 11:27:21

路过,东北大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东北大板为啥火爆大街小巷